此外,當胡錦濤在星加坡APEC安排“胡連曾”時,特別提出希望台北要“破解兩岸政治的難題”;在“兩岸一甲子”研討會舉行時,政治組進行的主題應是“政治互信”,但會場的話題卻全是大陸學者引爆的“和平恊議”與“一中原則”的爭論。北京是在推動“政治談判”的攻勢,台灣看起來是很冷靜在應對,卻也情不自禁的回應出政治語言。這些現象不是政治組僅有,也包括了經濟、文化與冠上“綜合”名稱的軍事外交組。兩岸共同的看法,那場會議不就是在進行一場“政治對話”?
只有台北官方還在說:兩岸談判只是事務性談判,但是忽略了馬政府上台之後的四次“江陳會談”十三項恊議,全涉及到兩岸“公權力”的行使;而且双方官員都衝上台前第一線來談判,也根本不再在意有無戴上“白手套”。這當然是一場又一場赤裸裸的“政治談判”,台北之所以不承認“它”,是因為說不出來的“困擾”尚未解決,譬如双方政治定位關題。可是另方面,“陸委會”往往看起來很謹慎,還不時提醒自已最好不耍觸及政治議題,可是見到陳雲林,賴幸媛還是忍不住提出“撤飛彈”要求,副主委趙建民也在12月28日向駐台使節演講時說:在兩岸簽署ECFA後就要談絕對是政治談判的“安全議題”。
假如沒有2009年兩岸政治關係的“暖化”,台北怎麼敢將政治議題搬上2010年的時間表?實際上,這已經不是不可能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