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從以上兩項重要的數據來考量,就可以發現,2009年大陸對台灣不斷刻意放送各項利多,台灣經濟也因為大陸方面有規劃、有系統、有效果的挹注,因此得以逐步擺脫不景氣。兩岸在2009年原本還有機會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即所謂的ECFA,但受到達賴來台事件的影響而有所耽誤。不過,在2009年年底第四次江陳會,大陸代表多次公開表示,希望盡量早日與台灣簽訂ECFA,大陸方面對台灣不斷釋出善意的舉措,也在這次會議期間簽訂三項協議過程中表露無遺。目前看起來,ECFA最快也要到明年初在大陸進行第五次江陳會時,才有可能有比較具體的結果。就目前根據不同經濟模型所做的推估,簽訂ECFA對台灣整體GDP也會有相當的貢獻。
2009年兩岸各項交流擴大帶給台灣發展契機與實質利益,對兩岸當局各有不同的政治效益。對大陸當局而言,對台灣釋放利多可能反映其一貫“以經促統”的決策思維;對台灣當局而言,藉由大陸的龐大經濟實力可以減緩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另外透過ECFA的簽訂,也可望降低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生效後對台灣的不利影響,並讓台灣可以加快跟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免被邊緣化,在這些經濟目的的背後,可能也不乏希望執政團隊能獲得更高的民意支持。
如果對照遠見民調雜誌中心在2009年底所釋出的一份民調結果,其中有幾個跟上述問題相關的數據,正可以反映出政治經濟間的辯證關係。數據之一是遠見民調中心長期針對台灣民眾統獨傾向所做的追蹤調查,其中有兩個問題直接詢問民眾贊不贊成台灣最終應該統一?以及贊不贊成台灣最終應該獨立?根據遠見調查的結果,贊成最終應該統一的比例在過去幾個月緩緩上升,在其今年調查追蹤的月份,由五月份的16.2%,到十月份略降15.7%,再到十二月份升為18.9%;相對贊成最終應該獨立的比例,則由五月份的48.5%,到十月份略降47.2%,再到十二月份再降為42.1%。不僅是贊成終極獨立的比例在下降,在其他詢問民眾統獨立場的意見探詢,包括贊成台灣盡快獨立的所謂“急獨”,以及先維持現狀再獨立的所謂“緩獨”,兩者加總的比例,也從十月份的30%左右,到十二月份降到23.9%。綜合比對這些相關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在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衝擊之後,對台灣釋出的各種利多,對贊成獨立民眾的立場變化確有一定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