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楊渡在序言中說,簡吉及其所代表的農民革命運動,正是台灣史上最欠缺的“左半部”,說他自己需要好好“補”上這一課,我也頗有同感啊。簡吉這樣一個偉大的生命,為甚麼竟在台灣歷史上被淹沒而無聞?也正像楊渡所說:“國民黨作為壓迫者,必然隱藏這一段歷史;民進黨,作為反對運動者,卻由於簡吉‘紅色革命家’的身份,也被其有意忽略”。多麼可惜啊!楊渡先生的最大貢獻,是在簡吉之子簡明仁的協助下,發崛並恢復了這段“左半部”歷史的本來面貌。看來,台灣目前政壇所缺少的,正是像簡吉那樣比較進步和具有歷史遠見的政治精英,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很不爭氣,難怪台灣民眾指責它們是“兩個爛蘋果”。他們多麼嚮往和希望台灣有一天會真正出現像簡吉那樣新一代的進步力量來帶領他們前進!
(四)楊渡在序言中也談到了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和性質問題。他說:“在民進黨和台獨的論述,‘二.二八’被描述成只有台灣人的悲情與外來政權的鎮壓”,而沒有當地人民大眾的反抗運動。事實並非如此,當時台灣的進步力量,以簡吉等為代表,已經“有一個地下的反抗運動,在‘二.二八’之後迅速展開,它是沿著日據時代農民組合這個系統,像蕃薯藤一樣,在地下生長的”。當時“台灣的反抗運動”,實際上“已全面捲入國共內戰的大環境,成為其中的一環”。這就充分說明,“二.二八”事件的性質,是與我們過去的看法和估計完全一致的,它是台灣人民第一次大規模反抗台灣當局高壓統治的愛國民主運動,是在全國人民如火如茶的解放鬥爭形勢鼓舞下發生的一次人民起義。其核心精神是民主與愛國,根本不是一些別有用心者所歪曲的那樣,說是甚麼“台灣人民反抗外來政權的獨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