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6日電/擴大市場規模,或進入新的產品領域,利用收購其他企業,不愧是個捷徑;近年來,不少台資企業透過收購大陸本土公司模式,有的擴大內銷市場規模,有的則順利跨越新產品門檻,大如鴻海、統一,中小企業像上海克莉絲汀、弘奇永和食品等,不約而同都藉此管道快速擴大企業規模。
據中國時報報導,最近因贊助上海世博會而名聲大噪的克莉絲汀,前幾年因有收購外高橋日資企業“壽國際”的成功經驗,去年以更大手筆收購了杭州西點第一品牌丹比時。
原本主力市場在上海的克莉絲汀董事長羅田安透露,收購丹比主要是為擴充浙江市場規模,由於收購標的包括寧波與杭州二個工廠,再加上五十六個通路據點,確實讓自己的品牌快速的在杭、甬二地打開市場。
在歷次收購經驗裡,羅田安表示,一般來說,由於資產都會有不小的增值空間,因而資本不成問題,反倒是在人事上,老企業員工須經數個月的企業文化輸入,才能為新企業所用,這部分要花時間且有耐心。
至於以永和豆漿品牌在大陸紅透半邊天的弘奇永和食品公司,原本苦於暢銷的豆漿粉產量追不上銷量;去年底以低廉價格,收購了因為經營不善而瀕臨倒閉的三鹿豆粉廠五一%股權,經過改造後,快速抒解了該公司產能不足的尷尬。
弘奇永和董事長林炳生指出,現在大陸許多工廠產能過剩、效益欠佳,如能進行產銷策略聯盟或收購,而不是傳統的自己購地、建廠,應是事半功倍的辦法。
另外,大型集團公司近年也很努力在大陸尋找購併標的物,統一為了更快速占領彼岸的飲料市場,就採取收購健力寶策略。
統一表示一方面讓這知名品牌先為統一產品鋪路,另外在通路的建構上能夠更快速;否則靠自己一步一腳印建廠、打品牌,不僅曠日費時,根本趕不上大陸內需市場的高速增長。
至於專業電子代工的一哥鴻海,雖然在台灣已購併了不少公司,但為了更快速切入新的產品領域,在大陸也收購了一家數位相機鏡頭製造公司全億大,彌補了這家電子業大廠在相關零組件上的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