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67期指出,中國大陸—東協(ASEAN)自由貿易區”(十加一)於2010年1月1日正式啟動,此一貿易區面積覆蓋1,300萬平方公里,有19億人口、接近6兆美元GDP、4.5兆美元貿易總額,為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是繼歐洲和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的第三大自由貿易區。台灣基於經濟發展、集體安全與外交考量,於1980年代提出“加強東南亞華商經濟合作方案”,加強與東協國家經貿關係,雙邊經貿關係自1987年起不斷提高。但是此種形勢隨著大陸加強與東協互動而逐漸改變,自2002年大陸與東協簽署“框架協議”之後,大陸與東協10國的貿易額增長快速,而台灣的份額卻相應地下降。在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開始正式運作後,台灣產品在大陸和東協的競爭力必將下降,影響所及估計GDP可能下降0.176%;若未來東協10加3(中日韓)形成,台灣GDP更將下降0.836%。包括石化、紡織、機械、汽車零組件等產業競爭力流失,連帶恐造成產業外移,失業率攀高的嚴重後果。
我們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恐怕不止這麼一點。如果台灣與大陸不簽訂ECFA,就等於自己把自己排除在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自外,孤懸海外,形單影隻,單打獨斗。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化之際,台灣這樣的經濟態度,以意識形態排斥經濟發展,實在不是明智之擧。如果堅持反對兩岸經貿關係緊密聯繫,台灣經濟邊緣化已經是鉄的事實!
如何有效對應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嚴重衝擊?唯一的道路,就是加快簽署ECFA的速度,儘早進入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門,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