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美國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彈發射。 |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據1月1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就中國11日在境內成功進行的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空軍指揮學院王明志大校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根據彈道導彈飛行的不同階段,一個完整的反導系統,應該包括源頭打擊能力(即導彈發射前就摧毀)和導彈發射後上升段、中段、末段攔截三部分。
王明志介紹說,在這三部分中,導彈上升階段時攔截效果最好,因為此時彈道導彈剛起飛不久,被擊落後也是掉在敵人領土,不會對本國造成傷害。但這一階段攔截最突出的難點是需要在彈道導彈點火後第一時間就發現並進行攻擊。此外它和源頭打擊能力一樣,都需要深入敵人縱深發動攻擊,因此需要突破的阻攔也很多。在美國籌備的反導體系中,負責在上升段進行攔截的是YAL-1激光反導飛機,它號稱能從1500到2000公里外就用高能激光引爆導彈。但該項目技術尚不夠成熟。
王明志還說,目前比較成熟的反導系統主要集中在中段和末段攔截上。彈道導彈中段飛行是指導彈發動機關閉後在大氣層外以慣性飛行的階段,這時它的彈道相對平穩和固定。反導系統計算出它的彈道後,就可以準確引導攔截導彈進行一次或者多次攔截。如果攔截及時,掉落的殘骸也不會進入本國領土。
而末段攔截時,由於彈道導彈進入大氣層開始俯衝階段,彈頭軌跡傾角大、速度通常在7-8倍音速以上,反導系統要捕捉它相當困難。此外,新一代彈道導彈會釋放誘餌和變軌,都增加了末段攔截的難度。即便是攔截成功,彈頭也通常會掉落到本國的領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