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許可以將俄美關係作為一個參考系。當美國朝野同情車臣分裂勢力,指責俄國對車臣武裝分子進行武力清剿時,普京總統曾這樣詰問美國:你們要求我們同車臣恐怖分子談判,那你美國為什麼不將拉登請進白宮談判?當美國決定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而俄國反對無效時,俄國高調宣布將在加里寧格勒飛地部署針對性導彈,並宣布將開發具有更大穿透反導系統能力的導彈。在伊核問題上,俄國也不信美國的邪,在伊朗的核電站照建不誤,美國也奈何不得。值得一提的是,面對俄的強硬的言行,美歐反而沒人發出“俄國威脅論”一類的鼓噪,普京的針鋒相對更在美國贏得了格外禮遇:小布什極盡其拉攏奉迎之能事,父子倆雙雙出迎,在家庭別墅中大擺龍蝦宴款待普京。這表明,對於美國,可以也只能通過鬥爭才能贏得尊重。
眾所周知,對於中美關係過去出現的波瀾,美國一向是主導方。中方則表現得寬宏大度,遇到磨擦總是勸美國要顧全大局,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來看待和處理兩國關係。但美國卻是只講眼前實利,因為在它看來,無論從戰略高度還是長遠角度,中國在經濟上都是“潛在競爭者”,在軍事上都是“潛在對手”。美國國防部一年一度的《中國軍力報告》和四年一度的美國《防務報告》都從不諱言對中國的戒備與防範,並一直在加強其在西太平洋針對中國的戰略打擊力量的部署。更有甚者,美國決策者更是將中國列為美國核打擊的七個潛在對象國之一。可見對美國的“善意”我們不能抱有太多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