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14日稱,“在美國西海岸自由之風中成長起來的谷歌和實施嚴厲言論管制的國家本來就像水和油一樣無法相容”。但英國《獨立報》稱,4年前正是谷歌違背了自己創始人“永不作惡”的座右銘,同意過濾它的搜索結果。法國《論壇報》質疑道,在過去幾年中,正是谷歌自己選擇配合北京進行自我過濾,為何到2010年才突然發現這麼做是可惡的,突然要抗爭中國?歐洲企業不用考慮谷歌為自己尋找什麼道德理由,但必須認真思考面對前有中國市場的誘惑,後有谷歌退出的榜樣,他們該何去何從。
14日,英國《金融時報》的社論似乎也有意號召其他西方公司學習谷歌。文章將谷歌稱為第一家堅定抗拒中國言論控制的大公司,並公然宣稱“讓我們祈禱它不是最後一家”。文章還稱,“谷歌退出不是公關噱頭”。但這與德國《經理人》雜誌的判斷完全相反。後者 13日題為“谷歌宏偉壯麗的公關詭計”的文章說,幾年前,人權人士和批評家就批評美國IT公司如谷歌、雅虎和中國有關機構合作。他們看重的是中國的廣大市場。不過,谷歌如今在中國並沒有“立足之地”,它敗給了百度(谷歌在華市場占有率超過30%,而百度超過60%)。面對失敗,谷歌鋌而走險,威脅中國開放網絡信息審查。同時也為了討好美國國內,為自己的後路著想。德國《西德意志報》說,通過再次扮演一個反對網絡審查的好人角色,谷歌未來可以贏得更多生意。
俄羅斯《消息報》認為,谷歌純粹是出於政治目的,意在改變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如果全世界只有中國沒有谷歌,中國的形象就會受到損害。
美國道瓊斯新聞14日說,谷歌2010年在華收入有可能達到3.1億美元,但對於其全球收入而言,只占大約2%。谷歌公司一位匿名發言人表示,在中國的收入對谷歌來說“極不重要”。經濟觀察家安德魯斯說,谷歌的成功並不需要中國。一些中國市場分析人士也注意到谷歌在中國盈利不佳的情況,但結論與安德魯斯相反。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援引中國市場分析人士的話說,正是因為競爭不過中國對手百度,谷歌才想找個體面的方式撤出中國。
14日,百度首席設計師孫雲豐發文稱,谷歌退出中國所證明的恰恰不是市面上那些“g粉”所宣稱的那樣,谷歌是個“人權鬥士”,而剛好反了過來,正好證明谷歌是個市儈分子。他寫道,谷歌首席法律顧問的調調讓我感到惡心。因經濟利益退出,就直白地說好了,把自己塗脂抹粉一番,還煞有介事地提到谷歌被中國人攻擊,中國異議分子的Gmail信箱被攻擊,把這些事情作為退出中國的鋪墊,這種論調是侮辱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智商。孫雲豐的這番話為他招來谷歌支持者在互聯網上激烈的罵聲。
環球網就谷歌欲撤出中國開始網絡投票,依據最新投票結果,近68%的投票者認為“谷歌的做法構成對中國政治主權的侵犯”,超過75%的投票者認為,中國政府不應接受谷歌開出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