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朝鮮日報:如今韓國人為何更愿生女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5 10:57:22  


  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朝鮮日報今天的社論說,國務總理室屬下的育嬰政策研究所調查了2008年4月到7月出生的2078名新生兒的父親,結果顯示其中37.4%曾希望怀孕的妻子生女兒,希望生兒子的父親只有28.6%. 嬰兒的母親也希望生女兒的占37.9%,比希望生兒子的31.3%多。父親愿生女兒的比例40多歲的只有27.9%,而30多歲的37.8%,20多歲的38.9%,顯示越年輕希望生女兒的比例就越高。

  社論說,1991年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也曾調查過愿生男孩的情況,當時回答“一定要有兒子”的占40.5%,而到2006年劇減為10.2%. 實際上出生嬰兒的性別比(相對女嬰100名的男嬰數)1990年達到頂點,為116.5%,此後一直下滑,到2008年降至106.4%,顯示女嬰超過男嬰的日子也不遠了。

  “男孩兒到了青春期就成了外人,參軍就變成客人,成家就變成親家的兒子。”“出息了是國家的兒子,掙錢了是親家的兒子,欠債了才是我的兒子。”這些所謂的“兒子幽默”,實際上揭示了時下兒子們經濟上靠自家卻更看重和關照妻子家的現象。雙職工夫妻把孩子托給娘家的情況與日增多,隨之兒子們對妻家感到更親近。夏季休假時,和妻子家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父母兄弟一起去旅遊已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核心家庭的劇增,女性地位的提高,雙職工夫妻的增加,令人怀疑是否是“新母系社會”來臨。

  社論說,自古以來,中國人看重家產的繼承,日本看重家業的繼承,而韓國卻把繼承家門擺在首位 ,從而更看重繼承血統的兒子。然而現在父親們對傳宗接代莫不關心,也早已放棄了靠兒子養老的想法。無論父母和子女都認為,在傳統社會兒子擔負的奉養父母的義務,理所當然要轉移到社會福利系統。

  原來直到朝鮮王朝時代中期,兒子結婚初期都在妻子家過日子,婚後相當一段時間在娘家生活的女兒享有與其他兄弟同樣的財產繼承權。妻子從娘家繼承的財產叫“妻邊”,丈夫從自家繼承的財產叫“夫邊”,夫妻把這些財產分別管理,妻子還積极參加娘家父母的祭祀。今天“女兒的回歸”興許是在韓國歷史上綿延流傳而在300年前朝鮮後期被遺忘的男女平等傳統在21世紀社會變化中應運而重生的現象吧。

  社論說,韓國社會已跨進了“一個家庭一個子女”的時代。在這樣的情況下,把儿兒子和女兒的作用划分為社會和家庭的傳統子女性別模式以及家庭的子女教育也應該走向新的方向。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在社會上堪稱成功的父親經不住搞事業的兒子的糾纏,為他作擔保,結果落得身無分文東躲西藏老景悲慘。所謂“恐子症”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把子女養大成家後仍然伺候一輩子,卻以為理所當然,這种理社會風氣也該重新考慮考慮了。傳統的父母子女關係不可能一夜之間改變,但順應家庭結构和家庭觀的急劇變化,我們社會的認識和習慣也該發生新的變化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