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事建言必須深入調研
從“草野”把握社會脈搏
無論何時給任老打電話,總是傳來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這就是任玉嶺,即使年過七旬仍精力充沛,一副“在路上”的精神狀態
記者:翻看您的建言,感覺都有扎實的調研基礎。
任玉嶺:參事建言前,必須深入調研。社會同人體一樣,人體的一滴血,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健康,社會上的一些個案,也往往有其代表性。
每一名參事都生活在群眾中,我們要出行、要購物、要理髮、要洗衣,我們的親人和朋友也分布在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角落,他們就是社會的縮影。只要多同群眾保持聯繫和交談,就一定會從身邊發現各種新情況、新問題。
記者:在理應安享晚年的時候常年奔波,你覺得意義在哪裡?
任玉嶺:2000年以來,我每年都跑很多地方,2008年我從政協退出後,還走了26個省市。我覺得只有多走多看,才能有比較、有鑒別、把問題找出來。在國務院參事室會議室的牆上,有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是溫總理的寄語。參事必須經常到“屋下”看一看,在“草野”走一走,才可以把握這個社會的脈搏。
記者:“在宇下”、“在草野”的經歷,催生了哪些建言,讓您印象深刻?
任玉嶺:我舉個例子。2006年在天津過年時,我愛人的老同學向我反映,有70多戶人家被房地產中介詐騙。70多家老工人、老知識分子,委托中介公司以大換小,以城裡房換郊區房,沒想到,房子出手了,錢沒回來,房產中介公司一夜之間倒閉,人去房空。70多戶人家哭天抹淚,有的人進京上訪。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寫了建言,引起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視,為這些受騙的老工人、老知識分子解決了問題。他們的感謝信寫到了國務院參事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