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日航破產給衰退中的日本致命一擊
《泰晤士報》報道,披頭士樂隊1966年登陸東京,日本航空也因“披頭士四人組”(Fab Four)而成為一個國際品牌。
日航從那時起名聲大噪。隨著經濟的逐漸復甦,日本在富國中的排名日漸上升,日航也成為了成功的象徵。作為全球第三、日本第一的航空公司,日航成立於 1951年8月,這個全球五百強企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儘管如此,該公司仍難擺脫今日破產的局面。從十年前起,日航財務狀況就開始惡化,並陷入經營捉襟見肘的窘境,曾先後於2001年911事件、2003年“非典”盛行期間以及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三度獲得當時自民黨政府的解困。金融危機之後,每當人們提起日航,總是想到虧損、負債、削減航線與航班等尷尬的關鍵詞。2008年財報統計顯示,日航虧損達6300億日元,2009財年上半年繼續虧損1312億日元,負債總額創下日本國內公司的最高值。去年11月,日航宣布削減包括四條中國航線在內的十六條虧損國際國內航線,寄希望以此提高效益,減少虧損。
某些市場專業人士認為,日航的破產也說明了日本公司的商業運作模式正處於危機之中;另一些人則認為,目前的形勢也是對日本新一屆政府的考驗。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早前曾雄心勃勃的表示,希望能夠打造一個“新日本”。
由於日本眾多企業都在全球設有分公司,為了業務往來,那些高層往往都會搭乘日航的班機。通常而言,只要日航班機從東京飛往其他的國家,旅途中都會有關於豐田以及索尼的東西或者信息出現。從文化層面來講,這使日本顯得更具影響力。日航搭載著一波又一波來自全球各地的假日遊客,他們往往都將日本遊客看成是不斷崛起的東方經濟體的偶像。
但在1990年,即日航私有化後的第三年,日本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破滅,日本經濟也開始走上下坡路,日本經濟在此後的20年裡都顯得一蹶不振。一旦日航業績出現增長或不斷擴張規模,它都成為日本在奮進中抗爭的典範。但是,多年以來,日航都處於管理不善的局面,日本政府也已為日航提供了高額的政府救助貸款。儘管日航已經不具備商業存在的價值,但納稅人還是一再為政府救助貸款而買單。
1953年,日本航空成為政府所有的航空公司。1987年日本政府將日本航空售出。但日航從未真正的擺脫政府對其的控制。在這樣的局面下,日航的國內業務面臨嚴重的虧損,而國際業務發展良好。
2002年日本航空公司通過重組併購日本的國內線航空公司—日本佳速航空公司,設立了新日航集團。合併完成後隨即更換公司的標誌,名為 The Arc of the Sun。從2004年4月1日起,在“JAL - 日本航空”的統一品牌基礎上,成立了以Japan Airlines Domestic負責所有日本國內客運業務;Japan Airlines International負責所有國際客運及貨運業務的航空公司。
日本前政府修建機場並招募各種建築職位,最終突破了日航費用的底線。當日航出現虧損時,由於總是由公眾來替其買單,這使得管理層決策的失誤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容忍。因此,日航的破產也在情理之中。目前日本的經濟仍處於十分疲軟的環境中,日航的破產對其來說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無疑將使得該國的經濟形勢更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