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海地太子港,美國空軍向海地地震災區空投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外界普遍認為,各個國家和救援組織在海地的救援行動紊亂無章。聯合國聲稱物資分發的工作由其領導,但有些國家和組織卻仍是各自為政。聯合國、美國軍方以及援助機構全都不知道誰在具體負責這一行動。 |
美方辯解
面對這些質疑,美國政府強調,派兵是受海地政府要求,且雙方是“合作”關係。多名官員說,派兵僅為更好地開展救援工作。
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訪問海地時說,美國無意取代海地政府和聯合國在救災工作中的地位。她說:“我們的任務是為他們提供支援,而不是取代他們。”
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普.克勞利說得更為直白:“我們不是在占領海地。”
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18日說,向海地派兵是為“保護無辜的海地人和外國人”,“以防不法分子生事”。
他說,美國在海地的主要任務是分發救援物資和協助聯合國維持當地秩序,不會在海地扮演治安警察的角色,不過,一旦“有情況發生”,美軍“有權自衛,也可保護他人”。
美國駐海地大使肯尼斯.墨滕說,美軍是當地治安的“後備力量”,第一選擇仍是海地警察和聯合國維和部隊。
截至18日,美軍已向海地派出超過1.1萬名軍事人員、33架救援專機、“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和多艘軍艦。
歷史淵源
《紐約時報》指出,從歷史看,美國和海地的關係呈現“要麼占領、要麼無視”的兩極狀態,美國將在海地震後重建中扮演何種角色,奧巴馬政府須做好定位。
海地1804年擺脫法國殖民統治,成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第一個獨立國家。美國1864年正式承認海地政府。
1915年,美國出兵海地,平定動亂,扶植親美政權,此後控制海地近20年,於1934年撤軍。
1991年,海地軍方發動政變,罷黜時任總統讓.貝特朗.阿裡斯蒂德。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1994年出兵海地,把阿裡斯蒂德重新扶上台。
2004年,海地再次發生兵變,阿裡斯蒂德政府被推翻,國內持續動亂,社會矛盾激化。美國時任總統喬治.W.布什沒有插手。聯合國設立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負責協助維持治安。
2006年,海地現任總統勒內.普雷瓦爾上台,恢復憲政。
回顧歷史,促進美洲民主中心主任薩拉.斯蒂芬說:“美國典型做法是要麼完全忽視,要麼入侵占領。美國這次有機會採取新的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