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中國運動員的安置一直是困擾有關部門的難題,資料顯示,45%的退役運動員得不到安置
據南京日報報道,截至2009年7月,全國累計已停訓待安置退役運動員4343人,而2010年預計新增退役人數2193名,其中45%的退役運動員得不到及時安置。對他們來說,無論是全國冠軍,還是亞洲冠軍,都免不了“退役即失業”的殘酷現實。
最新數據表明,全國在訓運動員33294名,正式在編的僅17444名,而以試訓、集訓等名義在訓的隊員達15850人。這些沒編制的運動員退役後境況更糟,就算國家和各省市出台一些退役保障辦法,他們也享受不到。
廣東省至今未確定退役運動員一次性經濟補償的辦法,積累了許多未安置的退役運動員,他們的編制10多年都掛在運動隊,只靠每月1000元的補貼度日。教練員和各運動隊只管招運動員以及在役期間的訓練,一旦運動員退役了,再就業就歸當地人事部門管,此時,雙方就開始“踢皮球”。
“對於運動員退役安置問題,教練、運動隊及人事部門始終沒達成統一意見和辦法,而總局、地方體育局、各運動協會、社會力量也沒形成聯合工作體系。”劉光濤說:“解決運動員退役安置,是一個龐雜問題,不是某一個部門能解決的。”
“據我所知,許多運動隊都存在編制不夠用的問題,一些未得到安置而不願退役的老隊員擠占了編制,影響年輕運動員無法進隊,日後再就業情形就更嚴酷。”劉光濤補充道。
全國少年游泳冠軍周璐(化名),退役後被保送上了南方某知名大學,但4年畢業後,空有一張文憑的她,被多家單位面試未果,最終在超市當起了營業員。
“這還算有個文憑,沒文憑的就更多了。”劉光濤對記者分析說,運動員的文化教育素質一直是影響其就業的短板,“許多專業隊和教練認為學訓衝突,只管運動訓練,短於文化教育。有文憑無文化、有文憑無水平的現象普遍存在。”
“陳立雲(南京贊佳芭蕾舞學校校長)和我一樣,也曾是一名體操運動員,但她現在已經是兩所芭蕾舞學校的校長了。今天聽了她的課,我對自己樹立了信心。退役運動員只要結合自身優勢,通過努力就能創出一片天地。”18歲的王玉似乎找到自己職業規劃的方向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各地除了加快制定退役運動員一次性補助辦法外,紛紛推出再就業機構幫助運動員提高就業能力。劉光濤告訴記者:“江蘇在這方面堪稱全國第一,不但成立了退役運動員人才服務中心,從2008年開始,每年財政撥款1000多萬元用於退役運動員安置,其中300萬元專門針對運動員綜合素質培訓。”
國家體育總局人才服務部主任劉光濤說,體育總局今後還將加強這方面工作,每年2000萬元的《退役運動員創業扶持辦法》正在草擬中,一旦施行,將成為退役運動員創業的又一福音。
而據記者了解,要改變現狀,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改變運動員培養體制,實施體教結合。這種培養模式很多國家都在採用,所有運動訓練和競賽活動都集中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在教育的大環境內辦競技體育。擁有一技之長,文化素質也沒丟下。這樣,退役運動員面臨再次就業時才會更加從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