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世界最大的三號船塢(右)和中國軟土層地基最深的船塢鳥瞰。 |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新華網報道,2006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了《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06年-2015年)》。《規劃》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中國將重點建設環渤海灣、長江口、珠江口區域三個現代化大型造船基地。
《規劃》還提出,到2010年,我國自主開發、建造的主力船舶達到國際水平,年造船能力達到2300萬載重噸,年產1700萬載重噸,國產船用設備平均裝機率達到60%以上。“十一五”末,中國造船產量要占世界巿場份額25%以上;到2015年,中國造船產量占世界份額將達到35%以上,成為世界一流造船大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船舶工業不斷壯大,造船產量連續十幾年位居世界前三,在世界船舶工業中所占份額由2000年的6%提高到2005年的20%。中國船舶工業已經成為世界造船業的主要力量之一。
《規劃》出台後,船舶工業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三大造船基地建設,優化產能發展與布局;二是加大新船型開發力度,著力增強核心競爭力;三是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四是集中解決船舶配套瓶頸,努力提高本土化率。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到2008年,《規劃》提出的一些目標提前完成。在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我國船舶工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在國家出台《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並推出一系列扶持船舶工業發展措施帶動下,船舶工業克服種種困難,化危機為機遇,逆勢而上,成績顯著。2009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長超過40%,占世界船舶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承接新船訂單量首次超過韓國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是我國船舶行業全面和綜合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出台的《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則是階段性的專項規劃,是對《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的總體指導方針的繼承和完善,目標更有針對性、時效性。後一個《規劃》一是對船舶工業的發展目標進行了上調。二是對船舶配套、海洋工程提出了更具體的發展目標。三是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發展質量。
據來自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的統計數據,2009年全國造船完工量424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7%。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4.8%、61.6%、38.5%,比2008年底分別提高了5.3個、23.9個、3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