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謂,政治學有一句話: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奧巴馬內政上受阻,要交出施政成績單,可能會在外交上搞些動作。俄羅斯此刻正韜光養晦,伊拉克和阿富汗已在掌控,餘下的便是中國。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在奧巴馬任期首年前後截然不同——甫上任時是金融海嘯最猛烈時刻,美國得中國購美債始喘一口氣,奧巴馬內閣赴華絡繹於途,財長蓋特納到國務卿希拉里,都在訪華時秀一兩句漢語或中國成語,奧巴馬更三番四次表示不搞貿易保護主義。
中美蜜月期結束 選舉年拉票影響對華態度
可是,中美這段蜜月期,到了去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後遽變,美國批評中國拖後腿,美方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一再出台,希拉里上周四發表網絡自由論,外交刊物《外交政策》質疑這是不是網絡戰爭的來臨,一年前外間看來如膠似漆的中美關係亮起了紅燈。中美關係是否迅速變壞,應要等待更多實證,但奧巴馬政府目前確是對中國步步進逼,從賣武器給台灣以至替Google撐腰,美國對中國的偏向強硬姿態,令人懷疑這是否奧巴馬內政不振的延續。
社評指,不論民主黨抑或共和黨當家,美國外交政策長期以來有一種傾向,即是以某一集團或國家為潛在目標,冷戰年代的目標是中蘇等社會主義國家,其後是恐怖主義,奧巴馬會否以中國取而代之,值得觀察。誠然,從意識形態來說,中美是對手而非朋友,如今冷戰灰飛煙滅,經濟利益抬頭,過去30年中美關係縱有波折,最終俱以雙方最大利益為依歸,不致擦槍走火。
今天中美經濟互補性強,中國雖然強調發展內需,出口仍是拉動經濟的火車頭,美國也有需要進入中國巿場,若雙方都視對方為敵人,只會落得兩敗俱傷。在這方面,奧巴馬有一個參考對象:上一任民主黨籍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就把中美政治和經濟分家。
社評最後說,今年是美國中期選舉年,內政是主打議題,奧巴馬內政未見亮麗,外交或是他用以轉移視線、爭取得分的一張牌。也由於此,中美關係今年有極大可能成為美國內政爭逐的戰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