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積極推動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互訪交流,充分發揮受權團體在促進兩岸交往方面的特殊作用。
協助有關方面促進海峽兩岸各項交往和交流,是海協會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推動兩岸各界大交流,2008年11月兩會台北會談期間,兩會領導人達成了加強兩會交流的共識。因此,在深入推進兩會制度化協商的同時,海協會充分發揮兩岸受權團體的特殊作用,重點圍繞兩會協商議題與兩會會務等內容開展兩會人員互訪,組織並推動兩岸有關部門人員以兩會名義進行交流,增進了海協會理事同海基會董監事和兩岸公務人員之間的接觸和了解,為兩岸主管部門官員以民間身份溝通促進兩岸交流的政策性問題提供了特殊平台。同時,海協會根據協商進展,圍繞兩岸同胞高度關注的應對國際經濟危機問題,與海基會共同策劃、舉辦了多場台資企業座談會和兩岸企業家聯誼活動,聽取台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意見和建議,為協助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見,為加強兩岸企業合作、尋找商機牽線搭橋,體現了兩岸兄弟相幫、共克時艱的同胞情誼。
一年半來,兩會交流互訪活動逐漸開展,日趨熱絡,並步入常態化。海協會相繼籌組了經貿、司法、新聞和文教交流團等4個團組赴台參訪,考察台灣投資環境和文化事業,參觀台灣高校,與台灣方面就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建立兩岸司法界聯繫窗口等事宜交換意見,為推動兩岸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海協會先後邀請接待了海基會籌組的考察台資企業、考察川震重建、參訪環渤海發展以及司法、新聞、公證等6個交流團來大陸參訪。
兩會之間的交流互訪,是兩岸各界大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組織兩岸官方人士以適當名義開展接觸溝通的特殊功能,在促進兩岸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兩會交流,賈慶林主席親自會見江丙坤及海基會新聞交流團全體成員。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和有關部門、地方給予高規格接待,並積極參與交流活動。台“陸委會”、“經濟部”、“經建會”、“司法院”、“法務部調查局”、“內政部警政署”、“海巡署”等部門官員以海基會董監事和專家、顧問名義隨團來訪,通過與我有關部門、地方負責人士座談、溝通,就兩岸交流方面的政策性問題交換意見,就兩岸開展公務合作建立聯繫,增進了雙方的了解。一些因職務關係、到大陸參訪機會較少的台灣主管部門官員來訪後,消除了疑慮和誤解,對大陸日新月異的進步觸動很大。
三、與台灣贊成發展兩岸關係的團體和人士開展廣泛的聯繫與合作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形勢下,海協會積極開展與台灣贊成發展兩岸關係的黨派、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的聯繫與合作,發揮受權民間團體的優勢,廣泛接觸台灣政界、工商界、學術界、新聞界、教育界、宗教界人士和青年學子、地方人士、少數民族代表、基層民眾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廣交朋友、深交朋友。
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先後邀請、接待來訪台胞和海外僑胞近80批,2000多人次。包括接待或參與接待了台灣工商界經貿考察團、台灣青年領袖大陸參訪團、廣東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師生訪問團、工商建研會中區訪問團、台灣高校師生參訪團、台灣媽祖聯誼會代表團、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台灣南部醫師訪問團、台灣神龍廣播電台“聽眾之友”大陸參訪團等重要團體。一年半來,結合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活動、海峽論壇、60年國慶等重大活動,海協會積極邀請台灣有關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前來共襄盛舉。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的情況下,海協會有針對性地積極開展與台灣工商團體、工商界人士以及台資企業協會的聯繫,參與重要的兩岸經貿交流活動,關心保護台商權益,為台商與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建議和服務。
海協會繼續通過與台灣有關團體和人士合作,精心打造兩岸學術交流平台和兩岸青年交流平台。2008年7月與2009年8月,海協會與台灣“中國現代化學術基金會”先後共同在台北和內蒙古舉辦了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中國現代化研討會。兩屆研討會分別以人口老齡化、老年教育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為主題,針對兩岸社會發展和關注的熱點問題建言獻策,取得了圓滿成功。通過與地方台辦、有關高校以及島內團體合作,利用寒暑假期,舉辦了60批次“中華文化研習營”,吸收來自台灣各地、對兩岸關係持各種看法的3193名台灣學生參加,擴大了工作面。通過安排授課聯誼、座談交流、參觀游覽,促進台灣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親身感受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取得了較好效果。
四、協助有關部門和地方妥善處理各類涉及兩岸同胞權益的事項和涉台突發事件,積極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
2008年6月兩會恢復接觸往來後,海協會與海基會建立了會長與董事長、常務副會長與副董事長間各層級聯繫機制;恢復了兩會副秘書長級緊急事件聯繫人制度,就兩會間重大事宜、協助有關方面妥善處理各類涉及兩岸同胞權益的事項和涉台突發事件以及處理日常事務性問題等保持有效順暢聯繫,在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兩會恢復正常函件往來後,海協會收到台灣方面特別是海基會來函數量大幅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從2008年6月3日到2009年年底,海協會共收到台灣方面各類來函4485件(其中海基會來函3868件);向各部委及地方台辦轉辦3862件,複函台灣海基會1397件。一年半多來,各地台辦共上報涉台突發事件144起,死亡129人,失蹤33人,受傷73人。海協會指導和協調有關方面,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與海基會相互配合,妥善處理了台輪“太平洋168號”海難救助、佳木斯車禍、南京靈穀寺赴台交流團命案、東莞大朗鎮“6.15”故意傷害台商致死傷案、“三聚氰胺”奶粉輸台事件等多起重大涉台突發事件,維護了兩岸同胞正當權益,沒有因一起涉台突發事件處理不當帶來消極後果,維護了兩岸關係改善與發展的積極氣氛。
2008年5月12日和2009年8月8日,大陸和台灣相繼發生了汶川地震和“莫拉克”風災,這兩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兩岸同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嚴重損害。危難之際的相濡以沫,最能見證兩岸同胞的骨肉真情。在應對兩起天災的過程中,海協會承擔起急難救助的責任,通過與海基會的聯繫、溝通、合作,把兩岸同胞的救援資金和物資傳遞到對方,架起了兩岸同胞愛源於根、血濃於水的心靈之橋。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台灣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向災區人民表達關切和慰問,用實際行動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與此同時,海協會也密切關注震情,了解台胞、台資企業受困、受損情況,及時處置涉台突發事件。協調四川省政府以最快速度將100多個台灣旅行團隊的2897名滯留台胞轉移到安全地方,並積極促成台灣華航等4家航空公司出動9架次包機接運受困台胞。在與失聯近5日、被困村落的祥鶴旅行社14名遊客取得聯繫後,即協調四川省三度派出直升機,克服天氣不利等困難,將全部遊客接抵成都,均安全返台,獲得島內民眾贊許。針對台灣各界各種援助要求,海協會一方面協調安排台灣民間團體赴災區參與抗震救災;另一方面設立抗震救災臨時賬戶,累計接受台灣各界捐款6.7億元。為使這筆善款得到有效合理使用,海協會積極參與制定台胞捐贈資金支援災區重建項目規劃。目前,按照國務院有關要求,全部款項已轉交四川、重慶、陝西、甘肅等地震災區用於133個項目的恢復重建。
“莫拉克”台風在台灣中南部造成重大災害後,大陸各界迅速向受災台灣同胞提供援助,再次體現出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8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代表大陸同胞對受災台灣同胞表達關切和慰問,表示將繼續向台灣同胞提供救災援助,支持台灣同胞搞好災後重建,在島內引起積極反響。王毅主任也提出了大陸方面的捐助要面向台灣中南部災區、面向基層受災民眾、面向最需要的領域和項目的具體要求。以此為指導,海協會承擔了對台救災的日常工作,積極開展對台救災援助工作。一是在第一時間致函海基會,轉達大陸同胞對台灣受災同胞的慰問。二是組織社會各界向台灣災區捐款。海協會企業界理事單位迅速踴躍捐款,風災發生後第4天,18家理事單位即捐款1億600萬元人民幣和500萬元港幣,體現了大陸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台灣同胞的愛心。此後,又有17家理事單位陸續捐款。35家理事單位共計捐款1.925億元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大陸、港澳各界及海外僑胞通過多種渠道向台灣受災地區捐款9.68億元人民幣,占台灣接受對外援助的90%。海協會收到4.5億元人民幣捐款,已分兩批全部轉交海基會。三是緊急協調有關方面,保質保量地生產、調集了1000戶活動板房、1萬件毛毯、1萬個睡袋、1000台消毒機等救援物資,在最短的時間運抵台灣災區,對緩解台灣救災急需起到了積極作用。海協會和大陸各界對台灣“莫拉克”風災開展賑濟,是兩岸關係60年第一次大規模對台援助行動,深化了兩岸同胞的感情,得到了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10月份以來,隨著台灣災後重建工作的開展,兩會積極聯繫、協調海協會轉交捐款的使用事宜。雙方同意將捐款用於台灣災區橋梁、學校、公共活動設施等重建。目前確定的具體項目有:500戶大陸援建活動板房內部設施配套、高雄縣溪州大橋、甲仙小學、六龜高中、南投縣仁愛鄉多功能會館、屏東縣霧台鄉伊拉橋。海協會將繼續與海基會溝通,協調安排落實其他項目。
海協會一年半來工作取得的進展和成績,離不開中央的重視和關心,離不開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的指導和支持,離不開海協會各位顧問、理事們的努力。在此,我代表陳雲林會長,代表海協會常務理事會,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