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P主義的核心就是用物質利益來刺激各級黨政官員在發展經濟方面的積極性。 |
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日刊出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鄭永年的文章《中國改革的兩條政策思路》,文章說,如果不能改變GDP主義狀況,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社會領域被商品化和貨幣化。第二種政策思路就是通過社會政策的改革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源。中國的第二種政策思維實際已存在,主要體現在“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而在實際政策層面,很多政府行為仍受GDP主義驅動,政策思路轉型還需要更多努力。摘要如下: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主體改革一直是經濟改革。到中共16大把社會改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社會改革的目標主要有,解決單面向GDP主義留下來的深層次經濟和社會問題,為未來經濟增長尋找新的資源和增長方式,等等。儘管各方面在推進社會改革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效果很不理想。GDP主義還是繼續盛行。從這些年的實踐來看,在GDP主義指導下,很多政策措施在穩定了經濟的同時使得社會不穩定化。
在目前的中國,主要存在著兩條政策思路。一條就是盛行多年的GDP主義。歷史地看,GDP主義在改革開放的特定歷史時期發生過積極的作用。GDP主義的核心就是用物質利益來刺激各級黨政官員在發展經濟方面的積極性。如果沒有物質利益引導,就很難衝破原來僵硬的體制的束縛。
GDP主義首先進入經濟領域。市場機制的引入、民營化(不管其發生怎樣的問題)、新產權制度、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等經濟自由舉措,都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當GDP主義闖入中國社會領域的時候,就產生了無窮無盡的問題。說穿了,GDP主義就是要把中國社會貨幣化或者商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