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亞太地區遭遇韓流競爭 中國電視劇全球落地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3 14:42:29  


 
  “華流”海外遭遇強勁“韓流”

  中國電視劇在歐美難露面,而在能看到中國電視劇的很多國家,又面臨韓國電視劇的激烈競爭。韓劇出口額在2002年時僅為1639萬美元,到2005年就超過1億美元大關。2005年,通過舉辦多個影視節,中國國產電視劇出口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

  新加坡是進口中國電視劇相對較多的國家,但總體情況也落後於韓劇。新加坡一家電視台從去年4月開始播放新版《射雕英雄傳》,但只是每周六晚放兩集。最近新加坡8頻道全天24小時共播放11部電視劇,唯一的一部中國古裝戲還被安排在下午兩點播放。在新加坡U頻道,每天共播放6部電視劇,韓劇占了4部。記者採訪了一些新加坡人,他們印象最深的中國電視劇還是若干年前轟動一時的《還珠格格》第一部。一些年輕人對中國電視劇的評價是,“相比美國電視劇,節奏太慢了,故事不太吸引人”。對於韓劇,他們認為製作精美,拍攝細膩,但也有部分男士表示“很討厭韓國劇,講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愛情故事”。

  在日本,中國的影視作品被稱為“華流”,韓劇則被稱為“韓流”。從日本電視台的播放情況以及音像製品店的售賣情況看,“華流”明顯不敵“韓流”。據記者1月初觀察,當時只有日本富士(收費)電視頻道播放中國電視劇《少林寺傳奇》,時間是每周五18時首播,周三和周四重播。韓國電視劇則在日本多個收費電視頻道的多個時段播放,如1月14日就有5部韓劇在日本電視台播放。

  《阿信》、《血疑》等日本電視劇曾吸引和影響了一代中國觀眾,但相比之下,中國電視劇在日本的播放數量和影響都很有限。精通少林拳的石塚一郎告訴記者,中國武俠劇拍得很好看,打鬥場面精彩,但目前為止他除了看過幾部中國武俠劇外,“還沒看過其他內容的中國電視劇,因此不好評說什麼”。

  日本人對本國拍攝的電視劇批評聲很多,很多網民表示,日劇總是走愛情戲和結局完美的路線,沒什麼新鮮感,所以更願意選擇不同風格的海外電視劇看。家庭主婦中村菱子認為,韓劇劇情纏綿、演員表演逼真,因此贏得很多日本家庭主婦的歡迎。她甚至覺得,韓劇在製作前一定對日本市場進行過調查,所以才能在很多地方引起日本觀眾的共鳴。她覺得,中國電視劇要想打開日本市場,可以學學韓國向海外推銷電視劇的經驗,比如找到兩國觀眾都能接受的契合點。菱子說,“就像中餐到了日本一樣,其口味必須根據當地情況做些調整,這樣才能很快打開日本市場”。另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日本電視劇出口也面臨困境,原因是歐美不太接受日劇,而賣給亞洲國家又過於便宜。但受韓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刺激,日本不得不苦拼一番。

  相比中國這些年出現的“韓劇熱”,中國電視劇在韓國三大主流電視台KBS、MBC和SBS播出的頻率還很低,收視率也受到播出時間的影響。1999年《還珠格格》在韓國播放時曾有很高的人氣。《成吉思汗》在2005年曾被KBS電視台安排在每周六、周日晚在黃金時段播放。SBS電視台去年5月24日開始播《李小龍傳奇》,但因為播出時間是在午夜,收視率很不理想。出於種種原因,韓國三大電視台只是在特定時期播放中國電視劇,而目前主要播放中華圈影視劇的是“CHING”、TVB、“中華TV”等有線電視頻道 。據CHING頻道董事長金星日介紹,韓國播放的外國電視劇中,美劇占據第一位,諸如《越獄》、《欲望城市》等,其次是中國製作的電視劇,然後是日劇。CHING頻道從2009年6月開始已播放了26部中國電視劇,時間達1000多個小時。但從他列舉的名單來看,被引進的中國電視劇仍以歷史題材為主。

擺脫中西文化差異還很難

  談到中國電視劇在海外的實際處境,匈牙利一位華文媒體的負責人認為,由於缺少美劇的消遣和娛樂性,進入歐洲的亞洲電視劇只能處於調劑地位。近兩年,在法國戛納電視節上參展的中國電視劇仍以古裝劇與武俠劇為主。他表示,歐美國家間有成熟的電視節目國際商業流通機制,而國產電視劇走向全球還沒有一個有效的途徑和方式,中歐雙方從官方到商業部門交流的主動性還不夠,這與歐洲國家使用的語言過多造成溝通困難有關。

  投資拍攝《男人底線》等電視劇的國內某影業投資公司董事長王輝說,國產現代戲想要走出去還很難,因為現代戲主要是反映大陸人的生存狀態,由於欣賞習慣的差異,這些戲在港台都很難被人接受,歐美人就更難看懂了。

  擔任國產電視劇編劇的武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電視劇在歐美比較冷清,反映出在有些文化領域“越是中國的,越不是世界的”。比如,中國人拍電視劇的叙事方法和風格,更多的是繼承了中國傳統戲曲的風格,哪怕是在說現代人故事時採用的思維方式也是這樣。對於本身就不太關心國外事情的美國人來說,中國電視劇常見的叙事方式他們還接受不了,這與題材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關。她認為,像《西游記》中孫悟空這種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其實是可以受到歐美觀眾歡迎的。但電視畢竟是一種大眾文化,如果單方面迎合歐美的價值觀,國內觀眾又會不喜歡,甚至不接受。美德兩國曾合拍過《美猴王》,但其惡搞劇中人物的做法被看過該劇的華人華僑痛批。武女士還提到,電視劇製作既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也需要大批的資金。中國電視劇在製作投入上還無法與西方國家、甚至同韓國競爭。

  受文化差異的制約,就目前中國電視劇海外輸出的規模和影響來看,距離真正的國際化還很遠。對此,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主管王新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影視劇可以說是一個社會現階段流行趨勢的真實寫照。如果我們的影視劇在另一個國家流行了,說明我們的文化、生活方式也被別人接受了、認可了,中國文化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了。”而中國電視劇的內容是否能被國外觀眾理解和接受很重要。王新明舉例說,“在中國國內熱播的《潛伏》放到韓國就會沒有什麼市場,因為中國歷史背景下的諜戰片跟韓國人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他覺得中國演員在《潛伏》中的演技“近乎完美”,而近期受到歡迎的《IRIS》等韓劇更注重演員的包裝。因此,他認為,中國電視劇的劇情和演員都要符合韓國人的思維和審美才會在韓國受到最大歡迎,但這一點顯然在目前還無法達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