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吉林日報刊載署名趙家治的文章《撥開“反孔”的煙雲 》,全文如下:
閱讀《論語》,猶如穿越時光隧道,回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布衣孔子創辦私人講學,教書育人;周游列國,熱心救世;整理文獻,傳承文化。他終老於教育文化事業,走完了悲壯的一生。原本一個樸實而智慧,平凡而仁德的孔子,在不同時代卻被統治階級塑造成多變的形象。今天摘掉“ 尊孔”的光環,撥開“反孔”的煙雲,還以本色的孔子,真實的孔子。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闕里是孔子幼年所居之地。《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生魯昌平鄉之闕里。”那是古魯城西南隅一個小街巷,孔子故宅位於街北端,尚屬小宅。他年輕時曾給季氏做管理倉庫、管理牧場的小吏,自然建不起豪宅。孔子“三十而立”收徒講學,他主張“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孔子55歲周游列國,居無定所,68歲返回魯國,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後從政。”漢高祖劉邦用牛羊豬三牲俱全的太牢祭祀孔子後,東漢章帝、桓帝,魏文帝,東魏孝靜帝時都修建、擴建孔廟。唐代修廟5次,北宋修7次,金時修4次,元代修6次,明代重修、重建21次,清代修建14次。現存山東曲阜孔廟是雍正八年修建的。孔廟占地300多畝,南北長1120米,東西寬151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