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圈早已存在
倪樂雄認為C形包圍圈的說法是成立的。“中美兩國一百年內可能打起來,也可能打不起來。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來說,如果萬一兩國發生軍事衝突,美國需要提前確保優勢,有了包圍圈就容易建立優勢。”
唐小鬆認為其實C形包圍圈早已經存在,“我們沒有必要太過緊張”。他分析說:“其實C形包圍圈對中國來講並不是中國歷史上遭遇到的最嚴重的威脅。上世紀70年代以前,中國就長期處於U形包圍圈中長達數十年之久。而中國政治家面對這樣的環境卻做到了臨危不懼,不失分寸。”
威嚇大於實戰
正如唐小鬆所言,對現代戰爭而言,無論是C形抑或U形或者是O形包圍,心理作用大於實戰作用,不可小看,也不可看過頭。
對中國來說,西方針對中國的冷戰思維並未發生根本改變。只要中國的體制和制度沒有發生西方所希望的“顔色革命”,這種包圍仍將繼續存在。
中美暫時還打不起來
戴旭憂心中國面臨的包圍,可能最終面臨一場戰爭。不過國內學者贊同他的並不多。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是著名美國問題專家。他在近日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談到了未來10年中美關係可能發生的變化。“我相信中美兩國不會發生嚴重的軍事衝突,但是偶爾出現突發事件,引發政治危機還是有可能的。”
唐小鬆也堅持同樣的觀點,“中美摩擦的強化並不意味著戰爭的迫近。”
小資料
“愛國者”:海灣戰爭一戰成名
美國“愛國者”導彈在冷戰末期問世,設計初衷是打高性能戰機,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一舉成名,擊落伊拉克多枚“飛毛腿”導彈,開創了“以彈反彈”的先例。
隨後美軍不斷讓軍火商升級該導彈系統,於是強調反導能力的“愛國者-3”應運而生。美國陸基反導系統的基石正是“愛國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