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19日電/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今年春節,中國很多的家庭,可以開著新買的汽車拜訪親友或出遊踏青。因為2009年中國生產了1379.1萬輛汽車,完成銷售1364.48萬輛。產銷都是世界的冠軍。
以世界汽車的產量來看,日本自2006年超越美國之後,就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但2009年日本國內汽車產量只剩790餘萬輛,比2008年減少31.5%,是日本從1966年統計以來,產量的最大降幅。相對的,中國去年汽車產量飆升48.3%,達到1379.1萬輛左右,而美國只有570萬輛,位居第三。
國家政策刺激汽車需求
以世界汽車的銷售量來看,美國的新車銷量從2008年開始大幅萎縮,2007年美國還賣出1700萬輛,2008年下降到1320萬輛。而2009年,美國新車銷量僅為1043萬輛,連續兩年大幅下降。對比下,中國銷售能衝上1364.48萬輛,真是不簡單。
2009是世界在金融海嘯過後,絕處逢生的一年。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數字的背後,是汽車產業振興規畫政策直接刺激汽車需求市場的增長,是“汽車下鄉”政策與購置稅減半徵收政策奏效的結果。
又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月9日發布的最新統計,延續去年旺銷趨勢,今年1月汽車產銷161.48萬輛和166.42萬輛,同比增長143﹪和124﹪,再創月度歷史新高。其原因被歸納有三點:一是目前大陸宏觀經濟總體向好,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購車需求旺盛;二是2009年在國家各項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汽車需求市場被激活,儘管今年的購置稅優惠力度不如上年,但國家依舊對汽車工業實施了一系列的促進政策,拉動了汽車消費;三是上年的旺盛需求遞延,今年1月的熱銷部分是上年結轉下來的訂單,上年年底出現的多種車型一車難求局面,在今年元月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滿足。
中國汽車市場從2000年的年銷售汽車200萬輛,增長到2009年已經翻了近7倍。汽車從奢侈品和身分的象徵開始走進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生活,成了生活必需品。這雖然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也會造成很多的社會問題。例如:春節假期,有車的人閒不住,無車的人也盡量搭朋友的順風車出遊。因此造成中國各大都市及主要公路嚴重塞車的現象。
及早發展大眾交通運輸
未來中國應該好好的來思考交通運輸的問題。我覺得,長距離的運輸,人應該靠高鐵,貨物則是用一般鐵路或高速公路。而大都市的交通問題,小汽車為主導的運送,只能是低密度、大尺度的城市形態;而高密度的城市則最終需要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尤其是捷運或是地鐵系統。中國城市多從中古時期發展而來,高密度是其天性,城市交通很難通過小汽車來維持,大規模架橋修路,也會促使小汽車更增加,加劇城市的交通困難。
一個很值得借鏡的是美國洛杉磯。早期雖然市內使用有軌電車,但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三大汽車廠的遊說,外加一些政治與商業的因素,洛杉磯於1963年停運了所有電車線路,而改弦建設高速公路系統。人們於是也越住離市中心越遠。現在大洛杉磯境內有近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所構成,也被喻為美國的“高速公路之都”。但是最近30年來,因為能源危機、空氣汙染以及高速公路發展趨於飽和等緣故,洛杉磯不得不重新考慮發展公共交通的可能性。但是一來緩不濟急,二來洛杉磯已經大到大眾運輸很難面面俱到。他山之石,值得攻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