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雅昌藝術網刊載韓捷文章說,當拍賣市場上不斷爆出“億元天價”藝術品的同時,也將這個市場的准入門檻越抬越高,最終成為極少數富豪們的遊戲項目。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單一的拍賣市場並非收藏領域中的唯一標準,如果僅僅跟著拍賣、富人的腳步跑,那將會進入到藝術品收藏的最大誤區之中。“民間收藏”的概念已經到了必須要提一下的地步了。“找得著、看得懂、買得起”才應該是藝術收藏的正確方向和目標,而其中個人興趣是最主導因素。曾有人專門收藏從明代到今天的各種民間糕點模具,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上面,其實凝結著中華民族最細枝末節的文化。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下面這幾位資深圈內人士,平常的工作都是接觸的高端藝術收藏品,而私下裡又幾乎都有自己的獨特愛好:不求最貴,但求最可心。這也許才是大眾收藏的最高境界。
董夢陽 “藝術北京”博覽會執行總監
繪畫性強的作品更具潛力
M:《錢經》D:董夢陽
M: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導致崩盤?
D:主要原因是國內藝術市場發展的不均衡性,西方藝術風格和流派很講求傳承有序,而中國直接就從傳統跳到當代了。
藝術博覽會對於普通大眾最主要的功能是什麼?
它建立了一個專業的藝術作品准入標準,提前幫助觀眾做了一個篩選。
“繪畫性”有多重要?
作為能夠在美術史上留名的藝術家,功底必須深厚,有再好的觀念和想法,也必須靠技術的強力支撐。對於選擇一件作品而言,不能光靠耳朵,最終還要自己有相應的判斷,比如橫向比較就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