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行走台灣》首發式在北京雙子座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游協會北京辦事處成功舉辦。 |
然而,樂艶艶的《行走台灣》不僅僅是對台灣自然景觀的欣賞,她給台灣這一尾小龍的點睛之作是,把握了台灣的文化脈動。其中的“台北的十六張文化臉孔”一章,就像給台灣畫上了最精美的文化臉譜。
我於18年來,無數次赴台灣採訪公幹,積累下來的最大感受就是:台灣之美,美在中華文化的包容與滲透,這是沒有做作的發乎傳統文化的大美。有時候,你在大陸的一些地方或許還得不到接觸中華文化之美的撼動,在台灣,你常常會遇到。
在樂艶艶的筆觸中,前清一代名將黑旗軍統帥劉永福第四代玄孫劉銘侮在交趾陶在台灣失傳50多年後,開始研究交趾陶燒制藝術。著名抗日客家名將、詩人丘逢甲後人丘秀芷女士的公子符立中承繼父母的愛好,喜歡藝術和文學,做了專欄作家和樂評人。中華文化的歷史時空,就這樣令人驚嘆的文化臉孔中交錯糾集,繼往開來。
樂艶艶的《行走台灣》還有不少篇幅、段落都觸及了台灣的知識女性風采,這是迄今為止大陸記者寫作的台灣書籍中比較少見的。因為作者是知識女性,得以一窺台灣知識女性真貌,更重要的是,以心比心,溝通了兩岸知識女性的氣質與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