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正鋼 |
鮑正鋼:成立新機構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在探討設立一個新的組織機構之前,恐怕要想一想,設置這個機構,它原先的障礙或因素去除了沒?或者說,建立這個機構如果沒有發展到原來機構的程度之上,只是局部功能擴大,有無達成原本的規劃?這恐怕我們要仔細的想一下,那我簡要的提供幾點想法。
因為香港與台灣之間長久以來發展的友好關係,從那麼多港澳僑生到台灣來就可知一二,學醫的非常多,現在他們有了自己的大學,也到台灣來招生;不管怎麼說,長久的關係是存在的,歌星、影星、通婚、商業交流等很多方面都已存在,那為甚麼現在要在原有官方組織之外,又設立一個民間組織?但為甚麼又那麼慢?就我個人瞭解是有幾個因素:現在都已經有中華旅行社了,如果說中華旅行社的功能是全面性的,也許香港不喜歡有這個官方組織,在這種情況之下,可能要設立一個民間組織,這個民間組織將來又涉及到很多東西,雖然它是半官方的,但已經有一個官方的在那裡,將來如何分工?由誰來做?顯然由簡而繁,更形複雜化。
香港過去的想法
其實這個背景,我們看一看就知道了,香港最希望發展的是文化、經貿、觀光旅遊、金融,這是它的強項,也是東南亞地區的第一名,它絕對不會談到像澳門一樣,直接給台灣民眾落地簽證,要有這麼好的關係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我們現在看香港要甚麼。而哪些又是台灣想要的,我想香港短時間之內很難放寬,香港要的,台灣早就在做了,只不過是要把它擴大,那是另一回事。但是它沒想到的就是,台灣與大陸的發展,隨著政黨的輪替或是大陸想法的改變,一瞬間就大步跨過鴻溝,幾十年沒有辦法跨過去,簽了之後,香港就更急了。
以前我們在做經貿交流的時候,香港不急。為甚麼不急?我覺得它是很擔心,它想不想?想;希不希望?希望;擔不擔心?擔心;怕不怕?怕;但是要突破?難;要不要做?慢慢來。不要做太多,以免自找麻煩,所以香港的感受是,在政治或行政程式上面,它寧願以拖待變、靜觀其變地慢慢發展;但是在經貿上,卻可以屢創奇招,我在香港工作時,香港來台灣爭取招商股票上市的就不少,台灣官方銀行或私人銀行到香港去設辦事處、分支機構或理財中心的更比比皆是,那時當然這些機構本身有其用意,準備大陸一開放就衝進去。以香港那麼小的一個地方,台灣有那麼多銀行在那邊設點,恐怕也是世只奇蹟。這是第一個,香港比較接受有利本身而又不違反某些規定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