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黨政一把抓,卻連吞三敗 |
中評社台北2月28日電/或許,馬英九仍可列舉“國會”席次的實力,以“僅傷皮毛、未動筋骨”,來穩定國民黨目前浮動的軍心。但鐵票區一一失守,桃園新竹的藍綠消長逆轉,泛藍選民不再“含淚投票”,卻是馬英九此役中最大的警訊。地方派系和改革理想的拉扯,執政正確和民心向背的平衡,將成為引爆馬英九領導危機的關鍵指標。
中國時報稿指出,檢討敗選的原因,往往包山包海,既是整合失敗,也是派系內耗;但對馬英九唯一的意義,卻是對其改革路線的質疑。就黨而言,馬英九矢言國民黨轉型黨機器,但碰上選舉卻屢戰屢敗,“馬金體制”的勝選戰略,還未證明自己可以在逆境中轉敗為勝。
從政務角度來說,馬政府上任近兩年,受八八風災、美牛風暴事件,民調一路滑落,儘管“內閣”改組,但“立委”補選敗績,已暴露馬政府仍難挽頹勢,施政不滿意度“還沒到谷底”。選票的流失,宣告馬英九執政蜜月的正式結束,“吳內閣”今年重大施政,特別是牽動“主權”意識的《兩岸經濟協議》,在五都選舉的壓力下,將面臨更大挑戰。
國民黨的地方派系,半世紀來已形成牢不可破的“必要之惡”,謀略權鬥者如李登輝、陳水扁,都想囊中取物,卻皆暗吃悶虧。馬英九想擊破分化,只單靠理念號召,卻無法釋出資源、招降納叛,強推改革路線的結果,一旦暴露領導危機,反而有引爆“茶壺風暴”的風險。
桃園、新竹失守,陳學聖、鄭永堂皆非戰之罪,壞的全是“內部有鬼”。兩波“立委”補選結果已證明,黨內各懷鬼胎昭然若揭;馬英九必須高度警戒,當地方能量大於黨機器,未來五都的布局操盤,將面對史無前例的內外夾擊。
馬英九黨政一把抓,卻連吞三敗,如何防止地方派系加速切割,力阻大老勢力借殼上市,重新強化領導威信,避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馬英九已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