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您如何看待中國文物資源保護前景?如何更好地避免文物流失?
吳樹:我一點都不樂觀,中國文物保護存在三個瓶頸,最大的瓶頸是“文物私生子”,一切地下文物都歸國家所有,這當然是正確的,但要富有彈性地解決這個問題,在打擊三盜的基礎上,給這些已經出來的文物留一些出路,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現在的情況是,這些文物國家買不到,被外國人買走了。第二個瓶頸就是文物鑒定,改革開放後,文物市場活躍起來,仿品高科技化,而我們還是憑著“眼學”去鑒定,甚至排斥科技。造假者已經遠遠走在了鑒定者前面。我到景一些高仿基地去做暗訪,進去以後我以為是進了實驗室:工作人員穿著白大褂,桌上擺放著各種儀器,他們甚至可以買一件很可靠的東西,打碎後取樣進行化學分析。我們國家不太重視科學鑒定,各個研究機構各自為戰,沒有實現資源共享。第三大個瓶頸是我們收藏者的素質,現在沒有多少所謂的收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現在解決的辦法只有嚴打,我們應突破原來的樊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