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外灘畫報報道,阿里山檜木在台灣廣為人知,此類木種根基粗壯、樹幹修長,因生長速度緩慢而珍貴稀缺,樹齡千年以上的檜木,在當地被奉為“神木”,政府嚴令禁止砍伐。2002 年之後的那幾場“天災台風”,讓這些生長在阿里山上的“千年樹靈”順著山洪溪流,進入大海,又被海浪推到海灘上,海灘成了“漂流木原木墳場”。1月中旬,一場名為“生命”的“漂流木”木雕展在上海美術館展出,它們都出自台灣木雕家康木祥之手。
展區內的雕塑依據“生命潮”、“海島情”、“深情”等不同系列分區域擺放。它們大都1 米多高,直徑也達半米多,有的線條硬朗,呈現母親抱著孩子的具象造型,表面猶如用斧頭在沙面上劈出的肌理,被康木祥自稱為獨創的“風切劈流法”;大多數則是類似於腰果的形狀,被賦予“子宮、胚胎和生殖器”的象徵意義,圓潤光潔,表面做了油漆處理,質地上讓人聯想到台灣出產的茶具托盤,介紹册上寫著這是“人間百態的縮影”;為數不多的幾件青銅雕塑作品擱置在角落,是木雕家的“新作”。
約定的採訪時間過了半小時,康木祥卻遲遲沒有露面,只有策展人吳小姐為記者點撥這些“生命的意義”:“比傳統,台灣比不過內地,比時尚,台灣比不過法國,那麼台灣厲害的地方何在呢?就是時尚與傳統的緊密結合。知道台灣的綜藝節目為什麼那麼有名嗎,因為台灣已經進入經濟發達,大家有錢又有閑的時代。”看到記者有點轉不過彎來,吳小姐又補充:“康大師的作品在上海大受歡迎,被視為那些‘時尚創意園區’的理想室外裝飾,所以木雕師已經積極轉戰不銹鋼等其它材料的雕塑創作,因為木頭經不起室外的風吹雨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