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1日電/四席“立委”補選,三比一,綠勝藍負的形勢非常清楚。國民黨的選民,沒有非投票不可的熱情!國民黨的戰將,則相對貧乏,也嚴重陷入派系糾葛、整合不力的困境。民進黨僅僅順這個勢,本來就頗有贏面,所以這次結果也非全然出人意外。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藍營選民欠缺熱情,關鍵仍在馬英九的領導力持續受質疑。領導力,說來抽象,其實又很具體。馬英九在美牛、ECFA等議題上,一再陷入講不清、說不明的尷尬,就是領導不力最佳例證。國民黨要改革,是大工程,要付代價,勢不可免。但選民得到清楚的訊息嗎?國民黨員在此改革工程中被號召起參與的熱情嗎?如果沒有,他們的感受自然是“局外人”。而地方上舉足輕重之士,若動輒被視為“被改革者”,試問怎會心服?
沒錯,藍營是陷入改革必經的陳痛泥淖。改革代價很高,但國民黨能不改革嗎?2008年七百多萬票挺馬英九時,莫不期望國民黨拿出政績,拚出新形象。但問題重點在,這樣的改革,有沒有形成一股自下而上的氣勢?改革者有沒有策略與步驟,循序漸進?以新竹縣補選為例,前縣長鄭永金公然與國民黨分裂,卻又提名其弟鄭永堂參選,前後任縣長鄭永金、邱鏡淳早就公然反目了,豈有誠心合作的可能。這樣的提名,不知所為何來,何況再度碰上彭紹瑾,選民怎會不接受“還彭紹瑾一個公道”的訴求呢?不敗,才怪!但別忘了,這是在深藍的地盤發生的怪事啊!
如何“不閉門造車談改革”,毫無疑問,是“馬金合體”要改革必得思索與克服的前提。改革是必要的,但改革誰?被改革者服氣與否,總要給人一套說法,同時,基層支持者的意見,勢必要引進改革的方案中,使之成為馬金改革的動力。不然,改革就會如同藍海中的孤鳥或孤島,連結不了波瀾壯闊的氣勢。“立委”補選一敗再敗,說明的,不是國民黨改革失敗,而是改革似乎是“少數人的盤算”,這才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