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對於傳出國內“國進民退”的說法,發言人趙啟正指出,2009年,並不存在國進民退問題。
在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出,目前有不少文章說去年是國進民退的一年,也就是國企的發展擠占了民企的生存空間,這樣的事情是由政府的政策造成的還是其他原因?
趙啟正回應說,他也的確注意到,國內外媒體都有說中國存在著“國進民退”這一現象。他就在想,這個印象是怎麼來的?他覺得可能是由於去年在我們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時候,中國兼並、重組和關閉不符合安全規定的廠礦引起的。
“印象不是判斷的最可靠手段,最可靠的手段是數據。可以說改革開放30年來,國有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比翼齊飛。在很特殊的2009年,並不是國進民退。 ”他指出。“山西是一個小煤礦、大煤礦都很多的地方,山西煤礦去年有2600座減少到1053座,企業的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這樣一看,這不是國進民退了嗎?印象就是這麼來的。”
他指出,比較私營企業和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這是兩組幾個同比的重要數據。工業增加值,私營企業是18.7%,國有企業是6.9%。總資產或者說資產合計,私營企業增長20.1%,國有企業增長14%。從業人數,私營企業增加5.3%,國有企業增加0.8%。主業務收入,私營企業增加18.7%,國有企業降低0.2%。最重要的是利潤,私營企業的總利潤增加17.4%,而國有企業-4.5%。
他說,市場經濟是有內在規律的,但政府要盡量創造好的宏觀條件。政府曾經發布過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全國政協也有貢獻,向中央報送過關於新形勢下民營企業發展問題的調研報告,原因是政協委員中有很多私營企業家,因此其報告十分接觸實際,反映他們內心利益的訴求。
他指出,政協在思考經濟的判據或者方法論的問題,是不是每年都用“國進”或“民進”或者“國退”或者“民退”這樣一個尺子來衡量,這不能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的狀態,因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年頭可能會有不同的變化,但中國希望它們比翼齊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