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透視集文章說,四席“立委”補選中,代表國民黨參選桃園選區的陳學聖,輸民進黨黃仁杼兩千多票,但和陳學聖一樣打著藍旗的另兩位參選人,分別得到三千多票和四千多票,如果這兩人中的任何一人不參選,陳學聖就贏了。
開票後,國民黨籍的桃園縣長吳志揚說:“我搞不懂,這兩位堅持參選,到底是為了什麼?”
吳縣長的意思是:其實這兩人自己也明白是選不上的,而他們所得到的票,原應該是屬於陳學聖的。那麼,他們不是在幫民進黨的參選人打敗自己的同志嗎?
文章說,不團結、分裂,一直是國民黨的痛,平時還好,一到選舉,“痛症”就爆發。
吳志揚的感慨正是許多國民黨人的感慨,而“為什麼”的答案大家也知道,那就是為了派系利益、個人利益。
所謂“政黨是理念的結合”,在這些人身上是看不到的,政黨之於他們,像計程車司機“靠行”,覺得利潤比較好就繼續把牌子掛著,情況不佳,就掉頭而去。
這種情形很少在民進黨出現;凡是黨正式提名的,開始時或許還有雜音,到選舉列車一開動,大家就一致支持。所以,在國民黨“連四敗”的選舉中,輿論認為是“團結的民進黨,打敗了分裂的國民黨。”
四次選舉後,民進黨在“立院”增加了八個席次,不過,國民黨還是最大黨,以量計較,國民黨還輸得起。但危機已浮現,那便是:如果國民黨不痛定思痛,還抱著“靠行”心態,一旦出現“政治土石流”,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