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仍然是“保八”。 |
中評社香港3月15日電/新加坡《商業時報》3月11日載文《中國崩潰?不可能;最好還是擔心西方吧》,摘要如下:
最近又有專欄作家聲稱中國崩潰不可避免,並且搬出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這類權威的觀點當做旁證。我個人不這樣看,理由與其說是中國經濟的規模及其吸收震蕩的能力,倒不如說是因為中國決策者過去30年掌舵本國經濟所表現出的非凡手段。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到現代化改革啟動,中國仿佛是一條“沉睡的龍”,但其實中國更像是一只靜伏不動的蠶蛹,蓄勢等待破繭而出。
表面現象可以誤導人。我在上海參加一個會議,看到提問時間一名倒茶水的女士要話筒,不斷向一名德國中央銀行家提出有關外國銀行儲備政策的深度問題。有人認為中國得以挺過其現代化最初30年,靠的是一幫土包子的領導。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同樣,有關他們正衝向不可避免的崩潰的看法,我也認為不對。隨便從過去推斷未來的做法是靠不住的,但從中國決策者以往表現來看,人們有理由放心而不是擔心。
他們要平衡十多億城鄉人口的利益,同時維持經濟快速增長、改革國有企業、升級舊的金融體系、打造穩固的基礎設施、使軍隊現代化以及投射全球外交影響力。這當中涉及到艱難的權衡取舍。中國也是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中國管理貨幣的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毫無疑問,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僅使中國避免日本式的衰退或亞洲金融危機,而且也讓它成為拉動亞洲許多國家的一個增長極。中國今後面臨巨大經濟、人口,可能還有政治上的挑戰,否認這些是愚蠢的。但從過去的表現判斷,中國應對這些挑戰的能力可以讓人放心。即便要發生崩潰,那也更可能是在發達國家,那裡財政赤字已達危險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