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全景。 |
中評社香港3月18日電/美國《國家地理》雜誌3月號載文《上海成為中西混合體》,摘要如下: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韵律,那是城市的脈搏。上海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大城市之一,置身這裡,人很容易迷失於電鑽、打樁機、推土機不停的轟鳴聲中。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建築工地到處可見,這是上海作為2010年世博會主辦者將要展現的巨變。不過,中國惟一真正的全球化城市,其崛起靠的不是一堆機器,而是一種遵循自己節奏的城市文化,努力去找回昔日的榮耀,同時不忘接納外來的新鮮事物。
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形成了一種城市部落(urban tribe),其語言、習俗、建築、飲食和觀念有別於中國其他地方。他們的文化通常被稱為海派文化,它源自上海作為外國商人和中國移民交匯點的獨特歷史。但隨著時光的流逝,上海業已成為一個不中不西的混合體。正如上海本地喜劇演員周立波所言:“在外國人眼裡,上海是‘神秘中國’的一部分;而在中國人眼裡,上海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
20年前,黃浦江畔上海外灘的歐式建築,隔江相望的是低矮的農地,分布著不多的工廠;而今天,同樣的這片土地上高樓大廈林立,包括101層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這座城市總共新增了4000多幢高層建築。不過,對於一個人力車和自行車曾經滿大街跑的地方來說,最驚人的統計數字可能不是垂直的,而是水平方向的:上海內外近1500英里公路10年前還是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