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美國兩黨議員近來強力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這再次引發了中美兩國間的口水仗。相對於美方的咄咄逼人,中方也堅決表示人民幣未被低估。實際上,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開始以來,人民幣匯率始終處於穩步升值通道,5年來人民幣幣值對美元升值21%,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6%。而據環球網19日進行的一項統計,在此期間,相對於人民幣連年升值的態勢,世界主要非美元貨幣走勢,則由之前的“穩步升值”轉為“貶值”。
根據美聯儲官方網站的數據,2005年至2009年期間,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非美貨幣匯率走勢,由之前的“穩步升值”轉為“貶值”,僅有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穩步升值的態勢。例如,在非美歐系貨幣中,英鎊兌美元由2005年的1.82一路升值到2007年的2.0整數關口以上,但英鎊匯率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就迅速回落,2009年下挫至1.56,今年甚至進一步滑落到1.50心理關口附近;歐元兌美元的匯率,金融危機爆發前,由1歐元兌換1.25美元大幅升值到1.47,最高甚至衝擊1.60關口;但華爾街掀起的金融海嘯,以及近期爆發的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導致歐元匯率從高峰跌落,現已回落至1.40關口以下。
再來看亞洲主要貨幣,以2008年為分水嶺,在金融危機爆發前,韓元、印度盧比都因“美元貶值”因素而走強,韓元兌美元由2005年的1美元換1023.75韓元升值到2007年的928.97;印度盧比由1美元兌44盧比升值到41盧比;2008年以後,由於國際資金從亞洲新興市場大規模撤離,韓元兌美元重新貶值到1274.63,印度盧比也大幅貶值到1美元兌48.33。僅有日元比較例外,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因外匯套息交易大規模平倉,日元兌美元匯率呈現升值的走勢;但隨著危機漸漸緩和,日元的貶值趨勢似乎又有回歸之勢。
相對比來看,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穩定的升值步伐,未呈現出過度波動的走勢。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7月份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開始以來,人民幣匯率始終處於穩步升值通道,5年來人民幣幣值對美元升值21%,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6%。特別是在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世界經濟極為困難的時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4.5%。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世界經濟成功闖過金融危機難關來說,起到了巨大的 “穩定劑”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美國經濟室研究員陳寶森19日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美國向來有兩派意見。美國共和黨在這一問題上一般比較務實,認為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主要不是人民幣造成的,而是一些產業從亞太其他地區轉移到中國大陸的結果。但民主黨卻歷來認為,中美貿易不平衡主要是中國和人民幣造成的。陳寶森說,美國一方面對華施加貿易保護主義,一方面壓迫人民幣升值,這實際上就是要遏制中國的發展,他們的目的就在此。
陳寶森表示,美國向來用匯率問題打壓其他國家,如1985年,美國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導致日元急劇升值,進而造成日本經濟長期衰退。他說,匯率是一國的主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世紀70年代達成的《牙買加協議》規定,會員國可以自由選擇任何匯率制度。陳寶森說,從深層次看,美國再次迫使人民幣升值,已經不是單純的貿易逆差問題了,而就是要遏制中國的發展,“這是美元霸權的一種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