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國防部網站消息:3月22日,隨著空軍考核批准的第一個裝備保障質量安全監察室在南空某三代戰機團正式投入運行,該團機務幹部解啟俊等人也正式成為空軍歷史上第一批裝備保障質量專職“監察官”。專家指出,這標誌著空軍三代戰機保障模式改革取得新突破。
筆者跟隨“監察官”們深入保障現場,了解了他們的工作方式。從飛機開始維護到交付作戰和訓練使用,從“前台”的一線飛行保障到“後台”的新裝備排故障,從裝備的周期性檢查到飛機的定檢維修,“監察官”們每個崗位往返巡視,實施全過程全要素現場監督。
某航空兵師裝備部長婁志強告訴筆者,安全監察室的設立,在空軍歷史上首次實現了技術保障與質量監控的分離,戰機保障質量首次實現全過程全要素專職隊伍監控,為三代戰機實現精益維修、把故障隱患消滅在地面,創造了機制條件。
戰機保障質量與飛行安全息息相關,以往人為原因導致的飛行事故,絕大部分緣於一手工作不到位、質量監控不細致。而長期以來,航空兵部隊的裝備保障質量監控,一直與一線保障工作混合在一起,領導幹部既是工作的組織者,又是質量檢驗者,還要參與保障作業,由此帶來領導幹部保障質量難於監控、小單位隱患易於“掩蓋”等突出問題。去年下半年,該師以擔負空軍裝備保障模式改革試點任務為契機,對裝備保障質量監控機制進行了創新,探索性成立了空軍首家安全監察室,負責整個機務大隊的安全監察和質量把關工作。
安全監察室的成立,催生了一個個裝備保障“黑臉包公”。筆者看到了他們發出的20期《安全監察情況通報》、3期《裝備質量安全簡報》,其中點名道姓、圖文並茂地揭示了數十種違規違章現象和問題。這些通報和簡報一式多份,呈送師裝備部、團領導和各單位,既告誡了發現問題的單位,也警示了全團部隊。
一位飛行員深有感觸地說,有了安全監察室,過去裝備保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靜悄悄、解決問題內部消化的現象一去不複返了,保障質量監控陽光化、規範化,使地面發現故障和隱患的比例大大提高,我們飛行更安全更放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