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德成參觀深圳“大運會”主場館模型。(文匯報)
|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香港是否申辦亞運仍未有最終決定,其中財政承擔是一個重要問題。
文匯報報道,特區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參觀深圳籌辦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情況後說,深圳在整個“大運會”場館及相關設施的建設中,定下了包括盡量利用現有場館,減少興建新的等3個原則;在考慮申辦亞運之際,深圳的發展情況和經驗,都值得香港參考。
曾德成昨日在其網上專欄《局長隨筆》上撰文,談及上周到深圳了解當地籌辦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情況。他說,深圳“大運會”約有24個大項比賽,參與國家或地區有160至180個,參加人數約有1.3萬至1.5萬人,比賽場館為約66個,其中新建的佔22個,餘下約三分之二場館則全由維修、改造現有場館或屬臨時場館,以減少花費。
減少建新館 結合長遠規劃
“這樣的建築,除了外形突出、恢宏雄偉惹人興趣之外,如何能避免成為尾大不掉的大白象,也是外界關心的問題。”曾德成說。據他了解,深圳對“大運會”的建設定下3個原則:一、建設要與日後營運結合。因此,部分新場館建於學校之內,以作為學校日後的設施,例如新建的選手村日後會成為大學宿舍;二、節約辦大運。盡量利用現有場館,減少興建新的;三、與城市規劃建設結合,各項建設落成後將長遠為深圳提供充足且符合國際標準的體育設施。這些都可以成為香港申辦亞運時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