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之追星之旅
4月6日清晨開羅晴
4月6日零點三十分,北京,MS956航班整點起飛。飛機在夜幕中穿行,一路追趕著星星。同行的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副總幹事牛憲鋒笑稱我們猶如嫦娥追月一般開啟了這次“共鑄國寶回歸路”活動。
起飛時看到地面零星的燈光,一點一點迷離,然後慢慢遠去。而思緒在此刻卻異常清晰。籌備了一個多月的“共鑄國寶回歸路”活動,總算在一系列驚險的小插曲後順利啟動。
7天的埃及之行注定是一趟走進千年歷史的旅途。離埃及越近,我似乎越覺得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包裹著我,壓得我只能屏息靜氣。埃及,曾經以為那是個永遠只會存在於書本裡的字眼,如今,我卻將親手觸摸它千年文明的脈絡,親眼目睹它滄桑歷史的車轍。我有些無端地感動,也有些無端地神傷。然而我明白此次埃及之行,斷然不是停留在一番對千年歷史的喟嘆和唏噓中。這7天更多的是一種思索。思索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當我看著眼前這一叠叠講述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資料時,我的思索是苦澀的。文物回歸一路走得異常艱辛。追索流失文物這本是國際公約應該解決的問題,如今卻只能靠著愛國人士的一腔熱血。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和無奈。
閉上眼,試圖讓心情平靜,卻在此時傳來機長的聲音“MS956航班即將抵達埃及國際機場”。看了一眼手表,已是埃及時間凌晨5時,向外望去,雲層似乎分外貼近地面。東方的晨曦,正暈染著這個古老的國度,也為我開啟這次埃及的思索之旅。時報特派記者陳頡
中華人民共和國受邀代表
牛憲鋒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會副總幹事
陳 頡《青年時報》社記者
張居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博士生導師、校博物館館長
汪 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博士研究生
(文章來源: 青年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