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新京報今天的社論說,許多制度需要在實踐中反覆試錯和長期觀察,才能看到效用;而有些制度,只需依靠常識判斷和邏輯推理,就能預期其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財政公開。
被譽為“全國第一個全裸鄉政府”的四川白廟鄉政府,日前公佈了3月份的公務開支:公務費開支金額合計為14216元,其中招待費596元,同1月份的5425元相比,下降了近90%。該鄉黨委書記張映上稱“自公佈公務費後,客人都自掏腰包,所以招待費用直線下滑”。(4月7日《濟南時報》)
一“全裸”,吃喝財政就大降,而且是直線下滑,這就是公開的力量。
社論指出,制度不在多,約束不在狠,監督不在疊床架屋,關鍵在於制度有沒有一箭封喉地扼住權力的要害。公務開支全裸,就是這種雖簡單卻擊中要害的制度。把所有行政開支都公之于眾,招待誰花了多少錢,迎接檢查組耗費多少財政,一切置於陽光之下,看誰再敢動輒大吃大喝。
再苛刻的上級審批,再嚴厲的紀律監管,也比不上財政公開效果的萬分之一,因為財政公開是讓納稅人成為監督主體,沒有誰比納稅人更在意自己的每一分稅的去向。這種制度以天然的威權迫使財政回歸公共,將公眾的眼睛嵌入官員思維中,花每一分錢時都想到公眾的目光。
白廟鄉政府一全裸,吃喝就直線下滑,遵循的就是這個基本制度原理,一個早被無數實踐證明瞭的常識。讓公眾不解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常識,我們今天仍然在以 “摸石頭過河”的姿態,小心謹慎地在極有限的局部試行,而且僅有一個地處偏遠的白廟鄉政府“脫”了。事實上,在公務開支透明化這個制度上,很多國家早已過河,根本沒什麼礁石險灘,清可見底方向明確。
“摸著石頭過河”是轉軌國家必經的改革路徑,是改革者的智慧。許多路前人未曾走過,許多問題前所未有的複雜和艱難,比如價格闖關、國企改革、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等,這些事關全局而又無先例可循的改革確實要在不斷試錯中完善,在點滴經驗積累中推進,從局部到整體,從邊緣到核心。但像財政公開這樣的治道變革,就無需“摸著石頭過河”,這個問題上沒有河,也沒有石頭,只有常識: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沒有什麼比公開更能使財政保持公共屬性。
在遏制吃喝財政和降低公款招待費上,我們摸過多少“石頭”了?量化規定的三菜一湯,上級部門隔段時間就發的禁令,還有公務卡、攝像機嚴查、嚴控經費等,甚至有人想出了“定期稱體重控制吃喝”的雷人辦法,可結果是至今仍未“過河”。白廟鄉政府“一全裸吃喝就銳減”,只不過是以回歸常識的方式,重複了一個常識。所以,要真正降公款招待費,真正想讓財政回歸公益,惟有一“脫”就靈,一“裸”就直線下降。
可惜,如同財政公開一樣,還有一些諸如官員財產申報這種常識性的制度,被以“摸石頭過河”的方式,漸而不進地局部試行著,大範圍推廣遙遙無期。橫在改革面前最大的石頭、最大的河,其實不在制度缺失,而在某些既得利益者利用權力,阻擋著“將權力關進籠子”中的改革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