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東北地區是全國糧食的主要產區,大連口岸是全國最大的糧食儲運、中轉口岸,對出口糧食產品實施監管。
《經濟參考報》報道,2009年12月中旬,大連海關成功破獲迄今為止國內最大一起走私出口大米案,查實涉案三家公司以偽報品名方式走私出口大米近3600噸,案值約980萬元人民幣。
以往,汽車、香煙等高價商品的走私事件多有耳聞,但糧食等價格較低的商品走私卻不多見。有關人士認為,大米等糧食的走私新動向關係到國家經濟安全,亟待引起人們的重視。
不明來源的中國大米到了所羅門群島
2009年12月16日,大連大窑灣港碼頭,國內外船舶進進出出,集裝箱車輛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大連海關突然接到相關部門提供的信息:有若干批次不明來源的中國大米走私出口到所羅門群島,並提供了這些從韓國釜山發往所羅門群島的大米的數量及船名、航次、提單號等信息。
當天,大連海關風險管理處根據掌握的數據,將船名、航次等數千條艙單記錄進行了逐一排查,發現有兩筆出口到所羅門群島的貨物比較可疑:其中一筆是去年9月出口,456噸,品名是“奶花芸豆”;另一筆是去年12月上旬出口,230噸,品名是“綠豆”。這兩筆出口貨物經營單位分別來自上海、深圳,但報關公司都是大連萬融報關有限公司。
奶花芸豆、綠豆與走私大米有什麼聯繫?海關辦案人員分析認為,走私貨物很有可能在國內先偽報成別的商品,逃避國家出口許可證管理,中途運抵韓國後,再修改艙單數據,更改品名,偷偷運往其他國家,所以在國內的提單上沒有出現大米的品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