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從外交和經濟的具體需求著眼,美國政府又不得不考慮以下因素: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手中的否決權決定著美國的某些國際行動能否獲得“合法性”;中國是國際社會接受的五個核大國之一,中國的態度對國際核不擴散及核安全事業的推進意義重大;中國是新興國家中最富代表性的一員,決定著G20等國際治理新機制能否為目前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找到出路;中國是發展中大國,其在環保減排等問題上的舉措影響著發展中世界的態度;中國手中掌握著巨額的美國債券,中美在經濟上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則雙贏、破裂則兩敗的利害關係。因此,出於外交和經濟的具體需求,美國又很難承受中美關係完全破裂的代價。這就是為什麼每當中美關係瀕臨破裂邊緣時,美國政府又總會採取措施修補受到損傷的中美關係。
中美建交30多年來,美國歷屆領導人就這樣在冷戰和霸權思維、國內政治考量、外交和經濟需求的幾重壓力下決定著對華政策,中美關係就這樣在美國決策者的矛盾心態中出現著周期性的波動和曲折。
然而,美國政治家應該明白,中國政府和人民有捍衛自己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和相應的能力。美國只要觸動了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就會作出強烈的反應,中美關係發展就會出現障礙,中美在許多問題上的合作就不可能不受到影響。
美國政治家也應該越來越明顯地感到,從國內政治著眼,隨著華人青年政治和文化素質的穩步提高,美國華人參政議政的熱情也正在提高,華人社團必將成為美國各類選舉中的重要票倉,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正出現積極互動的良好態勢,海外華人在兩岸問題上的分歧正在逐漸縮小,“兄弟鬩於墻,外禦其侮”的中華傳統文化終將使海外華人在兩岸問題上有更強的共識。損害中美關係而不付出國內政治代價的時代正在一步一步地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