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十月圍城》是霸主而非贏家,是因為本屆金像獎存在一部《歲月神偷》。獲得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人獎的《歲月神偷》,才是全面體現金像獎評委眼光的佳作。當然《歲月神偷》和《十月圍城》一樣,都不是完美的作品,但在情感的真實性、表達的自然性、感染力的普遍性等諸多方面,《歲月神偷》都要領先於《十月圍城》,只有一條,在藝術性與商業化的結合方面,《十月圍城》不僅讓其他港片望塵莫及,年度內也只有極少數華語電影能與之媲美。
作為高度商業化的城市,香港選擇一部商業色彩明顯的電影作為自己的年度代表作,是在情理之中的,在娛樂消費領域,妄談理想與追求,意味著會有潛在的風險。誰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妥協工作做得越好,就越容易成功,這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電影製作的一個公開的秘密。我們欣賞大片,但留在私人影架上隨時會多看一遍的電影,永遠會是那些可以觸動自己心靈的碟片。2010年有這樣兩部電影,是值得珍藏的,一部是內地的《我們天上見》,一部就是香港的《歲月神偷》,對比來看,它們在藝術性上具備高度的相似度:懷舊氛圍,真情實感,無技巧的拍攝技巧,跨越地區的共同文化記憶,讓它們可以引起所有華語電影觀眾的內心共鳴。
鑒於內地的電影潮流一直落後於香港、台灣,也許在幾年之後,內地電影觀眾也像港台觀眾那樣開始了電影審美上的覺醒,那麼可不可以認為華語電影真正迎來了希望?基於這個期望,《歲月神偷》、《意外》、《音樂人生》等電影獲獎所傳遞出的風向,才是本屆金像獎真正值得尋味的地方。或許,一股新的華語電影潮流正在醞釀興起,或許,抵制惡俗趣味的堅決態度,已經悄然植根電影人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