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新西蘭《先驅報》4月24日載文《贏得了“漢語保衛戰”又如何》,文章說,近年屢有學者建議捍衛漢語的純潔性。從中央電視台開始禁用外文縮略語的結果上看,“漢語保衛戰”似乎首戰告捷。
可是,這種搞“一刀切”的做法並不科學。語言的溝通就好比十字路口的交通,要想保持有序,靠的是紅黃綠三種交通指示燈。你不能拿把槍來,把綠燈和黃燈打掉,只剩下紅燈。中國禁用外文縮略語的做法,就是這種只留紅燈,毀掉黃燈和綠燈的行為。
外來語中,有一些確實需要對其亮紅燈。比如,有些人說話時中英混雜,這種夾雜毫無必要。另外一些則屬於綠燈,比如NBA、MP3、MSN、iPod、iPad,大部分人都已經習慣,不妨放行。禁止的話,IT行業受到的衝擊可能最大。另外一些是黃燈,需要個人根據當時的處境作出選擇,比如是用WTO還是“世貿組織”,是用FBI還是“聯邦調查局”。兩者皆可。
行政或立法部門可限定諸如官方語言之類的問題,但具體到一些詞的用法,還是由新聞界和出版界自行決定比較好。
這場“漢語保衛戰”,如果有人真要打下去,十有八九是能打贏的。但問題是,值嗎?“漢語保衛戰”中或許外語“輸”了,可漢語就贏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