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政府每年都要投巨資給山區村修路、打井、送電,但在一些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農民生活還是無法改善。現在每搬遷一個自然村,就可減少公路、通訊、排污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投資130多萬元。這些年來,僅修路一項,全市就減少投資2億多元。”市農委山區處負責人介紹。
搬遷下山,農民不僅要安居還要樂業。房山區今年在給山區人口建設遷移集中安置區時,專門規劃了遷移人員就業基地。目前已著手引入服裝加工、山區特產加工包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預計可安排776人就業。此外,還挖掘了社區就業崗位6113個,優先安排遷移就業人員。
趙家台村民下山後吃上了“旅遊飯”。去年,該村通過發展民俗旅遊,村民平均收入達到了1.2萬元,是2000年在舊村的3倍多。據統計,全市搬遷村民中近1/3戶辦起了民俗旅遊。去年,本市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
村莊遷出 禿山變回青山
村民在新家安居樂業,舊村則在幾年的休養生息後漸漸回歸自然。
4月的延慶千家店鎮,蒼茫的山林冒出鵝黃色,山桃花綻放粉色的花蕾,春天呼之欲出。作為延慶最偏遠的深山鄉鎮,祖祖輩輩的千家店人靠山吃山。“做飯燒炕,哪樣不用柴火!蓋房子也得砍樹做梁做檁子啊!”為了增加收入,農民養牛養羊,刨地開荒種雜糧。隨著人口的增加,對山林資源過度開采,一座座青山變成禿山。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愈發頻繁。
啟動山區搬遷工作以來,千家店鎮深山裡的小村落陸續下了山。山民穿上迷彩服,變身養山育林的護林員。如今,全鎮的林木覆蓋率高達95%。
懷柔喇叭溝門,這個北京市面積最大的原始次生林區,一度被村民砍成禿山薄地。自28個村莊全部搬出大山後,封山育林沒幾年,植被率就恢復到90%以上,山林裡甚至出現了斑羚和豹子的蹤跡。
據統計,目前山區居民搬遷已騰退土地2000餘畝,24萬畝林地得以休養生息,每年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11萬噸,相當於新造6萬畝林地吸收碳量,造林價值相當於60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