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拉爾的長相始終是個謎。 |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百萬大獎詩人》是阿聯酋最大酋長國阿布扎比舉辦的一檔選秀節目,它在阿拉伯國家的火爆程度可以和《美國偶像》相提並論,比賽模式和《美國偶像》也很相近,選手經過海選之後進入資格賽,評委團和用短信投票的觀眾共同實行“優勝劣汰”,選出最後的優勝者,這個石油富國在獎金方面很大方,第一名可以獲得100萬英鎊,甚至超過了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金,正因如此,《百萬大獎詩人》成了阿布扎比的一件文化盛事,觀眾多達1800萬。《百萬大獎詩人》的參賽選手是一群含蓄的詩人,用有限的肢體動作和表情背誦詩歌,誰更聲情並茂,誰的詩歌被賦予了更高超的修辭和隱喻技法,誰就有可能摘得桂冠,拿到大獎。
北京晚報報道,《百萬大獎詩人》和《美國偶像》最大的區別還在於前者不太歡迎女性。從來沒有一位女選手進入過《百萬大獎詩人》的決賽。不過,這個不成文的規則在最近一季比賽中被打破,43歲的希莎.希拉爾在比賽中,用自己創作的詩歌傾吐婦女被壓抑的處境,引起了軒然大波,她本人也因此進入了決賽。
儘管已經多次在資格賽中“拋頭露面”,但希拉爾的長相始終是個謎。事實上,從始至終,觀眾只看到過她的黑眼睛和黑頭髮,除此之外,她全身上下都包裹在阿拉伯女性普遍穿著的黑色罩袍裡。希拉爾是唯一一名闖入決賽的女選手,這在《百萬大獎詩人》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件。
經歷了很大的心理鬥爭,此前,除了女性朋友和家人,她從沒在陌生人面前誦讀過詩歌。
“遮住臉其實更難。”希拉爾說,“人們希望看到我的表情。他們想知道我是不是在微笑。”現實並沒如希拉爾所願。即便進入決賽,比賽組織者也沒有網開一面,他們不允許希拉爾露出面部。隔著面紗,觀眾無從捕捉她的表情,只能看到她手上的一些動作,她的聲音就像是從某個地方飄出來似的。
納巴蒂是一種傳統詩歌,其地位相當於藍調之於美國或香頌之於法國,它被沙漠中的游牧民族看成史詩,靠口口相傳的方式得以延續,杜拜酋長謝赫.穆罕默德就是納巴蒂的擁躉,甚至親自創作。《百萬大獎詩人》舉辦的目的就是要將這種文化傳揚下去。
希拉爾憑借著一首納巴蒂進入決賽。阿布扎比詩歌學會主席,也是大賽評委之一的蘇坦稱讚希拉爾說:“她詩歌的魅力在於能將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她的詩歌很有力量,無時無刻都在傳達著強烈的個人觀點,即使是頗具爭議的話題也敢涉及。”
希拉爾習慣等待,等她的丈夫或兄弟騰出時間陪她去咖啡館,女人是不允許獨自出現在這類場合的。十年前,女人甚至不能獨自走出家門。希拉爾的詩講述的是自己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