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886“千島湖”號補給艦,近年來中國新建的適於配合艦隊行動的遠洋綜合補給艦只有886與887兩艘,相似的888號則被用於海島補給。
|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環球網轉載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網站28日發表高級研究員拉赫曼博士的研究報告稱,中國海軍過去十年的現代化建設引發諸多評論,許多分析認為中國旨在打造一支能夠執行遠洋任務的藍水海軍,這些看法可能有失偏頗。報告稱,打造藍水海軍戰力並非中國海軍的建設重點,比如中國裝備了越來越多的先進戰艦,但它並未打造用於執行遠洋補給任務的船只。中國的潛艇也多數是柴電潛艇而非核潛艇。中國海軍更多關注的還是靠近其領土的海域。
藍水海軍並非解放軍海軍發展重點
報告稱,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嚴重依賴外向型貿易。其對海上交通線的依賴導致中國評論員紛紛對“馬六甲海峽困局”對國家安全利益影響各抒己見,儘管封鎖其途經馬六甲海峽海上通道的威脅看起來有些言過其實了。敵對勢力的任何封鎖之舉,都只能是針對中國在其他地區的攻勢的回應——例如台灣、日本或印度——所以中國本身負責任的行為可以說是對此類情況的最佳防禦。
中國也關注海盜、恐怖分子甚至是航海威脅物等較小的航運威脅。目前,中國已經參與到國際社會改善海洋安全環境的行動之中。這樣的舉措可以被視為中國在積極參與國際活動,提高中國獲得與其大國地位相拼配的威望和尊重的外交訴求。
報告稱,中國進一步加強海上活動是可以預料的,因為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將其安全問題中的重要一環長期委托給另外一個國家(日本是一個例外,至少目前是)。未來中國航母可滿足其大部分需求:航母不但可提高威懾,增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還是一種實力的象徵、是艦炮外交的一種工具。而且,它還是中國維護其海上領土利益——尤其是在中國南海——的強大工具。
隨著解放軍海軍向印度洋部署艦艇,增加在太平洋的演習次數,中國似乎有意獲得更頻繁地在超出東亞沿海環境——即從北至南、毗鄰亞洲大陸的一連串狹窄的海域,在無數海島的包圍之中,呈“半封閉”狀態——下活動的能力。不過報告指出,雖然中國高調的海洋活動正日益頻繁,但這些活動更多的是讓人覺得新鮮,而非戰略意義。
雖然這種情況在未來有可能會發生變化,但在對解放軍海軍當前力量結構進行深入分析後,報告稱解放軍海軍現代化重點並非發展藍水海軍。例如,儘管中國一直致力於打造規模更大、能力更強、航程更遠的水面戰艦,但其並沒有大規模建造補給艦——儘管對任何國家海軍的海上部署行動而言,這種後勤支持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一個說明藍水海軍並非解放軍海軍現代化重點的線索隱藏在海軍的潛艇建造項目當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潛艇建造項目一直是解放軍海軍建設的重點。儘管現在解放軍海軍已經列裝了新一級核潛艇,但其在過去十五年內列裝的潛艇大都為常規柴電潛艇。常規潛艇的隱秘性使之成為淺水區高效制海平台,但其機動性較核潛艇與水面戰艦差,因此也不適合遠洋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