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信南非發展有限公司的工廠里,工人在給電視機裝箱。 |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德國之聲4月27日載文《中國投資非洲:龍之吻還是龍之惡?》,摘要如下:
今年是大多數非洲國家獨立五十周年,德語媒體中有關非洲的報道增多。《日報》注意到,歐洲對非洲的影響力不斷減弱,亞洲各國、尤其中國近年來加大了對非洲的投入:
“對大多數非洲國家來說,中國早已是最重要的夥伴。蘇丹和安哥拉的石油、剛果加丹加地區和馬達加斯加的礦產、剛果盆地的熱帶林木年複一年、越來越多地流向中國。湧進非洲的是人力和混凝土,現有一百萬中國人在非洲生活工作。
中國的公司建造大壩、電廠、飛機場、公路、政府大廈、體育場、酒店和住宅區。2008年年底,承建長江三峽大壩的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在非洲建設80個大型項目,其它項目還在籌備之中。今年第一季度,亞洲每天從非洲進口175萬桶石油,比去年同期增加65%,幾乎與美國等量。其中三分之二運往中國,其餘運往印度、台灣和印度尼西亞。
對各國爭先恐後來到世界上這塊最後有待開發的經濟增長地區,非洲政治家興奮不已,但非洲人民大多持懷疑態度。中國雇主比歐洲老板更為無所顧忌、更為專橫獨裁,不關心社會福利和工人權利。中國向非洲提供的產品,從衛生紙、肥皂、插座和建築材料直到大樓和公路,質量低劣人所共知。以亞洲廉價產品淹沒非洲市場的中國小販現在成了憎恨的對象。其它亞洲人也好不到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