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美國世界日報5日社論說,朝鮮領袖金正日的專列再度進入中國,也讓國際輿論再次聚焦朝鮮半島的局勢。金正日喜歡捉迷藏,在朝鮮這樣的封閉國家,媒體再無孔不入,也是束手無策,冒險進入朝鮮境內採訪,弄不好就成為人質。因此,當金正日出了國門,到了中國,媒體當然四處探秘,希望獲得獨家消息。更何況,上海正在舉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覽會,國際媒體蜂擁中國,藉機採訪朝鮮事宜,可謂近水樓台。
中國對於金正日來訪,向來心情矛盾。高興的是,再次展現中國是對朝鮮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優勢,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日本、韓國,都要通過中國的協助,才能知道朝鮮的真正動向,才能把困擾東亞地區乃至世界的核危機問題,朝前推動。但是,負面的因素是,在中國越來越開放,成為世界新領袖之際,中國成為了朝鮮這個被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最黑暗國家的“救濟站”,胡溫在強調尊重人民的時候,北京成為金正日這個獨裁領袖的演戲舞台,甚至為了他還要與國際社會為難,更何況,在今天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金正日這樣的“封建王朝式”的領袖,已經沒有很多的支持者了。
社論說,當然,中朝關係是由歷史和現狀等各種複雜的因素組成,任何一代的中國領導者必須概括承受,不能說好就好,說壞就壞,這一點連美國也能夠理解。關鍵在於,傳統友誼之外,國家利益仍然是最為重要的,中朝關係,也不例外。換句話說,金正日訪中國大陸,其實也是北京平壤的“軟性較量”,誰更聰明,誰就得到更多的利益。本來,金正日在操弄戰爭邊緣遊戲的同時,也很想玩操弄大國的遊戲,即用與美國直接談判的訴求,來擺脫中國的影響,甚至迫使中國付出更多的代價。誰知奧巴馬百事纏身,國內改革問題棘手,因此沒有接金正日的球,反而尊重中國為主導的六方會談機制,期待中國的施壓讓平壤重回談判桌。因此,金正日只能再度回到單玩中國這張牌的境地。
中國在這次金正日之行中,掌握了前所未有的主動權。一是金正日身體肯定有病,需要中國幫助治療;二是金正日主導的貨幣改革失敗,雖然槍斃內閣資深部長成替罪羔羊,但民意支持大幅降低,需要中國抬舉聲望;三是接班人問題困擾,需要“託孤”;四是需要中國大幅度經濟援助“輸血”,才能穩定金家王朝統治;五是需要中國斡旋,在朝鮮獲得最大利益的前提條件下重返六方談判。因此,中方必須抓住機遇,在不損害朝鮮人民利益的前提下,爭取中國的最大國家利益,作為繼續援助金正日的條件。
具體而言,要讓金正日承諾進行真正的經濟改革,使中國不是無休止的“輸血”,而是培養起朝鮮自己的造血功能;要讓金正日保證最後履行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中國則承諾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朝鮮得到足夠的回報;要讓金正日承諾不能貿然挑起南北朝鮮戰爭,防止把中國拖下水;要讓金正日保證不玩“過河拆橋”的把戲,拿美國壓中國,破壞地緣政治的平衡;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告訴金正日,“託孤”之事是最後一次,因為這種帝王式的權力交替,完全不符合全球化的發展方向,中國不應該為這樣的權力交替背書。
社論說,金正日的這次訪中國是四年來的第一次,或許也是他的最後一次,中國應該秉持該說什麼就說什麼的原則,讓這次訪問對區域穩定帶來正面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