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州窑殘獅頭 |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不久前,在北京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拍賣會。之所以說其特殊,是因為與其他拍賣會上品相完整的古代藝術品占據主導地位不同,這場以“猶珍”為名的拍賣會上,唱主角的則是一些或殘或缺的古瓷。“瓷器毛了邊,不值半分錢”,從這句行內的口頭禪中,足見收藏者對於瓷器“全品”的青睞和苛求。隨著收藏熱潮的興起,殘瓷雖然受到了不少收藏者的關注,但一直以來似乎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然而,在這次殘瓷專場拍賣中,158件拍品取得了688萬元的驕人業績,這樣的結果讓不少業內人士對殘瓷不得不另眼相看。一時之間,“全與殘到底該如何選擇”、“殘瓷到底值不值得玩”成了眾藏家熱議的焦點話題。
殘缺也是一種美
王耀東(南京資深收藏者)
對於藏家來說,能收藏到完整精美的瓷器是再好不過了,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全器目前市場上是越來越少了,好一點的價格高得離譜。近幾年,隨著收藏觀念多元化的發展,人們對於瓷器的傷殘可以說包容了許多。
這種包容一方面與殘瓷的價格相對較低,藏家買得起有關,更重要的則是殘瓷本身仍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欣賞及研究價值。其實,對於一件傷殘古瓷而言,或者是由幾塊碎片粘合起來的,或者是局部缺損,或者是有了磕碰、衝線,但只要整體器型和主體紋飾仍然保留,就基本上不影響其藝術審美,它依然會帶給人們美的視覺享受,更是研究歷史的最好實物教材。而且從某種程度來說,殘缺的美往往會顯露出歷史的滄桑感,更令人震撼,試想一下,如果著名的維納斯雕像沒有斷去手臂,還會不會讓今天的我們那樣的刻骨銘心。
與國內收藏者長久以來“非全品不愛”的主導觀念不同,國際上無論是博物館,還是大型的拍賣會上,對於瓷器的傷殘並不算十分挑剔,他們注重的是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是否完整還在其次。比如,古埃及的殘陶器和南美古瑪雅人的殘破藝術品,其價格要比我們想象中高出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