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0日社論說,馬英九日前接受美有線新聞網(CNN)和華盛頓郵報專訪,略謂,和大陸領導人胡錦濤會面的時機尚未成熟。而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是要為台灣與中國大陸制度化溝通機制奠定基礎”。馬英九難道不想和胡錦濤會面,答案應該是:非不能也,實難為也。
“馬胡會”的話題出自美國前駐台代表包道格在一場有關兩岸的研討會中說,明年亞太經合會議(APEC)在夏威夷舉行時,希望馬英九能受邀出席領袖非正式高峰會。
社論說,馬英九如果能突破障礙參加明年在夏威夷舉行的APEC,單就訊息的傳播言,非但轟動,而且意味著兩岸問題,包括中美台三邊互動都已進入新的境界,島內統獨相信也不再是重大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包道格的發言身分係美國前駐台代表,官方背景濃烈,而且明年的APEC年會係由美國主辦,是以美國有線新聞網和華盛頓郵報專訪馬英九時才會設定議題,連番要求馬英九就此進一步表態。
社論說,如果再加上馬英九此前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訪問時說,“(絕)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出兵”云云,隨即引發多家解讀和正反兩種聲音,可以理解美國在兩岸關係中仍具有絕大作用。美國利用APEC年會測試北京對台灣領導人參與的反應,不是不存在可能。
兩岸即將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必然會因此出現具有戰略高度的轉移,兩岸非僅不再敵視對方,而且會因經濟面各個不同領域的整合出現互惠乃至互為依賴的融合;就整個東亞的戰略形勢言,因經濟利益和資源的配置不同,可能逼使美國重新思考在東亞的戰略部署。
社論說,這就如同蔡英文在“雙英辯”前後一再表示對ECFA簽署後的憂心,不僅憂懼馬英九更加傾中,更憂懼整個東亞戰略形勢的大變化。蔡英文未能明言的就是台獨將因ECFA成局,以及美國在東亞的戰略退卻,台獨將更無所附麗。
馬英九絕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與其說是接受採訪時被動發言,但若就馬英九在“雙英辯”後主動尋求國際媒體採訪,當然想藉此傳達若干訊息,特別是兩岸簽署ECFA有利於東亞和平,未便明言的就是兩岸統合在望。
社論說,不論法理台獨或逢中必反的激進主義者,都不能不設想非有國際干預,台獨始有機會,而且也只有美國和美日同盟可能介入,是以對台美和台日關係的看重更甚於兩岸。唯美國和日本政府的利害考量很清楚,利用台獨牽制大陸,作為戰略棋子則可,但絕非戰略夥伴,遑論因此用兵。
對馬英九一再宣示台灣不再是麻煩的製造者,美國當然表示歡迎,而今再加上絕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相對過去台海時時可能出現風險當然輕鬆許多,省卻了多少麻煩;但這種無求於美國的公開宣示,也會讓美方有很深的失落感。
社論說,再就兩岸互動言,馬英九無求於美國為台灣而戰,擺明兩岸關係重於對美軍購。這和國府自1945年以來,一再寄希望於美援,以求在國共內戰中勝出,在態度上有了180度的轉變。從兩岸大三通到ECFA,就歷史的發展高度言,已是巨變;進而宣稱不需要美國介入兩岸衝突,在語意上和北京要求美國不得干涉中國內政更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美國在台海的失落感到美國想要在APEC年會上作點文章,就美國利益言,絕對具有高度政治效應,不僅是話題而已。而且這還必要由馬英九主動宣示希望與會於前,美方才方便指名發出邀請於後。馬英九若回應很想與會,且寄望美國政府代為突破現狀,就等於自行跳火坑、等於挑釁兩岸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互信和默契。
社論說,通過APEC安排馬胡會,看來順理成章;但這是很微妙的設計。若果馬英九和胡錦濤都應邀與會APEC,試問在身分上如何突破兩岸目前的政治分歧。況且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最佳方案應選在兩岸境內,而這正是兩岸當前的難局,還有待兩岸通過和平發展的契機自行磨合。馬胡會不是不可能,而是目前有難處。任何第三地的設想,其實都暗藏玄機,馬英九顯然沒有上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