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梁思成隨父母回到中國。然而,侵華日軍的殘暴讓梁思成對日本的愛跌至冰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眾多歷史古跡慘遭炮火摧殘。面對日本人的宴會請柬,梁思成憤然拒絕,舉家出走。在逃亡過程中,梁思成一家又險些在長沙喪命於敵軍的空襲。不幸的事情接連發生,先是擔任第十九路軍炮兵校官的弟弟梁思忠,在淞滬會戰中英年早逝。接著1940年,梁思成的內弟、飛行員林恒在保衛成都的空戰中壯烈殉國。多年後,梁思成的後人說,面對國仇家恨,父親最終能做出保護日本古都的決定,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944年夏天,美軍已對日軍占領區和日本本土開始戰略轟炸。在重慶,梁思成在羅哲文的協助下開始整理古跡遺址名單、在地圖上標明位置,並向盟軍提交不要轟炸的建議。梁思成的建議最終被采納,遍布於京都和奈良城內的古代建築,在戰火中毫發未損。
“梁思成是我們日本的大恩人”
現在的奈良和京都已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觀光城市,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為這兩座城市增色不少。比如,奈良歷史上曾做過日本的京城,公元710年,日本天皇遷都到奈良,當時叫平城京。據說,整個平城京的建設,是模仿唐朝的長安城建置。奈良的唐招提寺是由唐代鑒真和尚親手興建的,現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文化遺存保護完好,每年這裡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光客來此體會古都的魅力。而這一切,應歸功於梁思成。
啟動儀式上,梁思成的學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回憶了日本友好人士對梁思成的評價。她說:“1985年我曾到日本奈良、京都進行建築考察,日本建築界權威福山敏男在一次接待活動中動情地說,梁思成是我們日本的大恩人,是他在二戰中向美國提出了保護奈良和京都的建議,我們的古都才得以保存下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