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線二:與“歐元機制”鬥
歐元缺乏統一財政政策
歐元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存有結構性缺陷:歐元區貨幣政策決策權集中在歐洲央行,財政政策決策權卻分散於各成員國。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各國政府和議會考慮的只是迎合本國選民需要,而不是優先考慮遵守歐元區關係“生死存亡”的各項紀律制度,這種制度安排本身就對歐元構成不穩定因素。而希臘債務危機的爆發,讓這一缺陷凸現。
因此有分析認為,歐元區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各國的債務問題,而是歐元貨幣制度的重建問題。
由於歐元區融資便利、成本低,再加上經濟出現疲態和歐盟監管不嚴,赤字財政成為大部分歐元區國家刺激經濟的主要手段,增發國債便成為各國傾向性選擇,這必然對歐元幣值產生壓力。
另外一個失衡問題就是,貨幣紅利和貨幣責任不對等,“搭便車”現象突出。歐元區是由具有共同利益的若干成員國組成的貨幣聯盟,這種貨幣聯盟利益具有公共產品的特征,因此每一成員都有以最小代價謀求自身最大化利益的動機,這就為“搭便車”提供了空間。“PIIGS五國”就是歐元區成果的“坐享其成者”。
最終帶來的結果是,原是希臘等國的壞賬,正轉移到德法等國的納稅人和債權人頭上。這是典型的“借新錢還舊賬”的做法。因此有人說,新計劃包含4400億歐元的貸款擔保,以及600億歐元的穩定基金,這些資金絕大多數將來自財政情況較好的歐元區國家。
從本質上說,該計劃並未幫助削減歐元區總體的債務,反而增加了很多新負擔,因為德法等國可能被迫為南歐國家的問題債務“埋單”。
戰線三:與“美元霸權”鬥
一場精心策劃的貨幣戰?
有分析認為,兩年來的金融危機,包括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都源於美國的刻意打壓。無論這是不是陰謀,希臘乃至歐元區存在的主權債務危機都意味著,連續數年的弱勢美元開始迎來了“喘息”機會,正在修補日益受損的“美元霸權”,這是美國所樂意看到的。
自歐元區成立後,歐盟取代日本成為與美國實力相當的對手。隨著美國不斷“印鈔票”彌補赤字,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全世界都在討論美元的衰落。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嘗試以其他幣種進行國際結算。去年下半年,在外國購買美國國債的數量下降時,穆迪評級公司2009年11月把希臘的評級降低,激發了對歐元危機的擔憂,資本轉而從歐洲流出,開始轉向美元。
對此,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和地緣政治學家恩道爾認為:“我們正站在一場精心策劃的美國金融戰的中心,戰爭的目的是把岌岌可危的美元再一次挺起。”
事實上,美國國家債務遠超過希臘,現在已超過12萬億美元。誰都知道,美國無論如何都還不了這個錢。單是利息都是每年美國財政的一個沉重負擔,但美國卻沒有被信用評級機構降級過。很顯然,全球三大評級公司——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全是美國公司。很多學者驚呼,國際評級的“美國化”,正使美國獲益,甚至無形中“控制”了危機發展的節奏。外界普遍認為,評級機構也是引發歐元區危機的部分原因,應該削弱它們的影響力,加強對評級機構的監管。
|